【关注3·15】教育类培训机构乱象频出,如何整治?
2019-03-15 14:55:5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卷款跑路,夸大师资,分期付款成了分期贷款

【关注3·15】教育类培训机构乱象频出,如何整治?

几万元学费刚交了没几天,培训机构竟然卷款跑路了;按规定必须公示教师资格证号等信息,但很多培训机构并不公示,并存在夸大师资的问题;说的是分期付款,却给办成了分期贷款,导致无法退学还不得不按月还贷款……

《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教育类培训机构乱象频出,引发消费者不满。专家表示,有关部门必须对教育培训等重点行业加强监督,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防止培训机构坑害消费者。

卷款跑路现象时有发生

今年2月,《新京报》等媒体报道称,多名学员反映,被北京的博学教育公司欺骗。记者探访该公司办公地点发现,该机构已大门紧闭,工作人员疑“跑路”。北京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方面称“未找到该公司任何资料”。北京商务中心区工商所工作人员表示,无法与公司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已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无独有偶。去年10月,主打小初高学生在线1对1培训的上海理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被曝停课,负责人跑路,拖欠员工工资,学员费用无法退还。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教育类培训机构倒闭、破产、跑路现象频频出现,导致大量消费者预付费无法退还,维权无门。

中消协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告诉记者,培训机构跑路事件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恶性故意,以教育平台为名头圈钱;二是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三是挪用预付款,投资失败。

“培训机构跑路现象频发,凸显行业乱象,也暴露出监管缺位。有关部门必须对

教育培训等重点行业加强监督,强化企业信用监管体系,防止培训机构坑害消费者。”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去年8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学费。但这一规定仅限于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没有针对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线上培训机构。

未按要求公示教师资格证号

去年11月26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规定,线上培训机构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3月初,当记者打开海风教育官网,想详细了解老师们的资料时,却跳转出“0元试效果”的链接界面,要求先填写年级、称呼、家长姓名和手机号,方可查看老师简介。可当记者按要求填写后,却显示“恭喜提交成功,海风教育将尽快致电”的信息,仍然无法获取老师的详细简介,在精品公开课一栏,也难以找到关于教师资格证号的公示信息。

此外,记者浏览gogokid、vipkid、51talk、掌门1对1等在线教育机构官网发现,这些机构也没有在网站显著位置公示教师资格证号。

除了不公示教师资格证号之外,夸大宣传师资力量也十分普遍。据媒体报道,英语培训机构哒哒英语,在官网中描述高标准严选欧美外教团队,培训上岗录用率仅3%。但却有不少家长吐槽:“隔三岔五换老师,许多外教都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兼职。”

中消协去年4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为扩大培训规模,有培训机构通过编造教师学历、夸大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等方式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分期贷退款难

教育类培训行业普遍采用预付的方式收费,这对消费者而言存在退款难的风险。而部分培训机构为了促销课程更是跟“消费贷”等金融产品挂钩,让这种风险大大增加。记者在“黑猫投诉”APP浏览发现,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消费者办理了分期贷。

通过“黑猫投诉”APP,记者联系到了浙江衢州的周先生。他向记者反映称,今年2月12日,在听了一家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后,决定报名“会计专本连续(不过退费班)”,费用是12800元。

“当时工作人员给我承诺,不过全额退款,我就选择了尝试。工作人员对我说,可以全额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由于手头没有多少钱,我说那就分期付款吧。不久,我手机就收到一个验证码,工作人员说注册用的,我就给他了。但没想到,原来是工作人员给我办理了分期贷款。”周先生说。

周先生表示,在还未放款成功的时候,他曾打电话给贷款平台,要求取消放款,但贷款平台不给退,当天就放款了。“现在我不仅没法退学,还要每月还960元的贷款。”周先生说。

“预付式消费一直是维权热点,横跨众多行业,监管难、维权难,群体性消费投诉多发。当预付式消费又与金融信贷捆绑叠加,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肯定会更加突出。”陈剑对记者说,当消费者通过经营者推荐的金融机构贷款预付高额费用后,往往在出现商家虚假宣传、不履行承诺、服务缩水甚至关门跑路等情况时,才发现金融信贷条款中含有各种高额违约条款,消费者享受不到有关服务,无法退款还需继续偿还金融贷款。

对此,陈音江建议,相关部门有必要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培训机构与金融直接对接可能引发的风险。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责任编辑:hN_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