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利区黄河湿地试种海水稻
2019-07-04 15:29:30 来源: 国际在线
关注河南热线

稻农们在吉利区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环形水田内插秧 周慧婷 摄

“这稻子看起来和普通稻子没啥不同,没想到盐碱地里也能种出亩产千斤的海水稻。”7月3日,记者走进洛阳市吉利区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一片环形水田内,稻农们三五成群在忙着插秧。参与插秧的韩霞是附近村庄的村民,有多年水稻种植经验,但为海水稻插秧却是头一次。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又称盐碱稻。这一近年备受公众关注的农业“黑科技”品种,被吉利区引入后,将成为修复湿地生态、实现物种多样性、帮助鸟类繁衍生息的“好助手”。

今年5月,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利管理站与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选取6亩黄河湿地进行海水稻试种。

中农海稻公司由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成立,是一家集海水稻特异种资源利用、栽培模式与技术研究、盐碱滩涂地生态修复、海水稻功能食品创制等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目前,该公司已在12个省建立了33个试验基地,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山东等地均开展了试种。

此次在洛阳市插秧的6亩地,共种下了海稻86、19H5SJ、19H4SJ、海稻6号四个品种。其中,海稻86是被誉为“海水稻之父”的我国农业科学家陈日胜研发多年的成果,是这次试种的对照组。其余三个品种——19H5SJ、19H4SJ、海稻6号,均为中农海稻公司主推的新品种。

中农海稻公司总经理杨记磙介绍,公司研发的海水稻耐碱度的pH值可达到9至10,耐盐度可达到8‰,均达到重度盐碱地标准。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生长条件下,其亩产仍在千斤以上,品质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口感良好,在盐碱地改造利用、生态修复等领域应用前景看好。

近年来,吉利区大力整治砂石场,对保护区内的养殖场、鱼塘等进行治理,推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在湿地范围内种植水杉、池杉、旱柳、栾树、银杏等树木,水系连片的湿地滩涂景观初步形成。

“我们引入海水稻,是由于其耐盐碱、病虫害少、具有较强适应性,适合湿地滩涂弱碱地种植,有利于加速恢复林、水、苇一体化和物种丰富的湿地自然景观。”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利管理站站长关自利说,吉利区黄河湿地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共监测到鸟类248种,海水稻也能给鸟类提供“口粮”,有助于鸟类繁衍生息。

责任编辑:hN_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