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让人才与特区建设“双向奔赴” 不断夯实人才金字塔塔基
2022-04-01 10:35:42 来源: 东南网
关注河南热线
30日,厦门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新局面。号角催征,东海之滨这片欣欣向荣的创新创业热土,处处涌动着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火热豪情。

从在全国率先设立“劳动力市场”,到出台全国首个鼓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法规,从开创技能人才自主认定先河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到发布“群鹭兴厦”人才矩阵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厦门市始终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紧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需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根本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专家人才的创造活力。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数据显示,过去10年来,有160万多人口涌入厦门,无论增量和增速均位列福建省首位。2021年,厦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39万人,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69万人,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每万名常住人口中留学人员数量居副省级城市前三,各类人才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昔日的小渔村逐渐成长为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勇立潮头,再启新篇——厦门正持续以更具针对、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让人才和特区建设实现“双向奔赴”。

坚持“一把手” 抓“第一资源”

厦门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创新党管人才工作理念,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区一把手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党管人才落实到聚才、兴才、爱才、用才的具体行动上,树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鲜明导向。

“我们要让有用之才高兴地来、舒心地留、快乐地工作生活。”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把企业家当作厦门的“城市合伙人”,到任后第一时间发出“纳才令”。

前不久,于大全博士参与的项目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他来到厦门,创办了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很开放包容,集成电路产业链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更是没得说。”于大全说,“厦门为人才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多施展才华的台、更大的自我成长空间。”

在今年冬奥会上,由厦大航空航天学院肖望强教授团队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被成功使用在了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冬奥列车上,助力专列“踏雪无声”,他们的技术还曾助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告捷。此前,肖望强从北京出发,考察对比了好几个城市,最终选择安家厦门。他说,厦门对人才的尊重、认可和服务让他备受感动,他的新目标是以创新引领企业做强做大,为厦门代言。

分层分类施策 全矩阵引才

在去年底举行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庆祝大会上,多位生物医药领军人才获得“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和创新创业人物”称号。40年来,厦门人才发展始终秉持一个理念: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配套什么样的人才政策。

全维度加速人才登鹭,从“海纳百川”到“群鹭兴厦”,厦门在全国最早推出集成式的产业人才政策矩阵,分层分类实施五大人才工程,用人才为厦门的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金鹭领航”人才工程聚焦领军型人才,对顶尖人才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银鹭腾飞”聚集产业紧缺人才,助力产业打造创新核;“飞鹭合鸣”柔引进人才,鼓励企业采取“飞地引才”、短期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青鹭”“新鹭”招揽青年人才,不断夯实人才金字塔塔基……

众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业人才纷纷择厦门而栖,美图科技、盈趣科技等一批人才创办企业成功上市;作为行业中坚力量,来自软件信息、集成电路、板显示等厦门重点产业领域的30000余名人才享受人才政策扶持;3年全市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保持10%以上增长,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厦门已成为最吸引95后人才的城市之一。源源不断的人才持续提升厦门发展的底气,厦门也跻身“2021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和“2021年海创人才吸引力城市”之列。

先行先试开路 全维度创新

厦门,是一座有着创新基因的城市。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走到哪,人才工作就“落子”在哪。

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厦门将人才评价的权限“放”给企业或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分门别类建立不同的人才评价标准,目前已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等8大产业(行业)领域评出高、中、初级工程师2800多人。

全力打造台湾人才和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厦门在大陆率先实行“台湾特聘专家(专才)”制度,目前已评选8批540人。此外,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通过多种创新举措加快两岸人才融合发展:引进大陆第一家台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台湾沛亚人力资源服务(厦门)有限公司;设立第一个涉台离岸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率先赋予持台湾技术士证台胞同等待遇,已有230多名台湾专业人才通过申请认定方式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畅通外籍人才流动渠道,落地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批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率先开展外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水评价工作……有容乃大,每年在厦办理永居外籍人才人数均占全省一半以上。

聚资源促成长 全方位赋能

攻克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规模化制备、铜抗氧化防腐等10余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有望打破国外垄断或颠覆现有工艺;与宁德时代携手共建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与上市公司杰瑞股份合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嘉庚创新实验室作为我省首批四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以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己任,捷报频传。

与此同时,实验室集合了厦门市、厦门大学的创新资源,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增强,以多种形式吸引聚集包括诺奖团队、院士团队、高端产业化团队等在内的国内外人才团队900余人,成为创新人才集聚的一大高地。

年来,厦门加快布局高能级台,全市累计培育了智能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半导体与光电等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台40个,培育了以美亚柏科、盈趣科技等头部企业为核心的企业技术中心200多家,建成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250多家。

举办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召开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高标准推进厦门科学城建设……当前,厦门正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各项发展机遇谋求新突破,更为广大人才提供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择一城白首,随鹭岛逐梦,厦门特区未来的发展仍将和人才一起共同成长、互相成就。(福建日报记者杨珊珊 杨鸿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