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 让革命文物元素能感知、可体验
2022-07-01 07:46:47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修旧如旧”还原历史实景、细致入微保留建筑风貌、融入科技力量提升展陈设计……日前,位于广州滨江西路的第一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旧址修缮一新,重新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学习。用绣花功夫,让革命遗址重获“新生”,“一劳大”旧址的修缮活化是近年来广东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缩影。

今年以来,随着《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重磅出台,我省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系统性保护,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重点,统筹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本体与周边保护、单点与集群保护,探索将做好革命文物工作和推进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深化拓展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讲好红色故事,赓续南粤红色文脉。

加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

今年3月,在广州海珠区南石路的重要考古发现,让一段尘封已久的广州红色记忆浮出水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历时一年多在该地段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清理出民国南石头监狱等重要遗存,并出土子弹壳、铁镣、玻璃试剂瓶等103件(套)遗物。

随着研究逐渐深入,广州海珠南石头监狱遗址这一重要发现日前入选了“广东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同时进入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

摸清文物“家底”,是精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省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管理,建立统一登记和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全省革命文物资源名录和大数据库。

去年6月,经过近半年的排查、核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513处,可移动文物4544件(套),覆盖全省21个地市。名录显示,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

让革命文物更好地传史育人,广东持续加强对革命文物的运用,深化拓展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今年3月,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发起的“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活动入选了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该活动通过文艺展演、图片展览、微党课、研学、红色诵读等立体、多维度的形式,创新展陈方式,讲“活”革命故事,让革命文物元素能感知、可体验。

不断激发革命文物资源活力

明确革命遗址调查认定程序、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今年3月,我省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成为国内首批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省份。

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遗存,我省不断创新举措,推进出台地方法规,加大资金投入,为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政策和财政支撑。去年8月,广东为全省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次“上保险”,共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9.5亿元,这是我省文物行政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创新举措。

省财政每年下达800万元抢险加固经费,优先用于濒危革命文物抢救。2011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对海丰红宫、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修缮,相继开展孙中山故居、三河中山纪念堂、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等一批革命文物的专项保护规划。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坚持“政治引领、科学保护、教育为主、守正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廓清广东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形成整体保护格局,不断激发革命文物资源活力。(南方日报记者 关雨晴 黄堃媛 通讯员 黄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