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刘雪峰:把向党说的心里话镌刻在乡村大地上
2021-04-14 21:51:39 来源: 河南热线
关注河南热线

当接到下乡驻村的通知时,刘雪峰正在为一件发票报销的事核算着。消息来得有点突然,刘雪峰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这两年,他在郑州市房管局的财务副处长位置上干得顺风顺水,没想到立马就要挪窝。心里有一连串的疑问和不解,有着22年从军经历的刘雪峰生生憋了回去。通知就是命令,他二话没说,收拾好必要的生活用品,带着赵红军局长“融入、干事、见效”的嘱托,当日驱车40公里外的航空港区八岗办事处张堂村报到,与前任工作队完成交接后,正式履职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先‘驻心’。不仅要把自己的心驻下来,还要驻进人民群众的心中。”

刘雪峰踢的头一脚取名叫“三报到”,即向组织报到、向贫困户报到、向村民报到。活动定下来后,他带着王宁、吕锰两名驻村队员连夜制作了“一信二卡”,即《致村民的一封信》《驻村队员联系卡》《意见建议卡》,第二天马不停蹄地开始报到工作,挨家挨户发放“一信二卡”,介绍驻村队员情况,了解村情民意,收集意见建议,熟悉建档立卡户的户情户况,因户制订具体的帮扶计划。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刘雪峰带着队员不仅对全村231户全部走访了一遍,还就能做到村情民意、扶贫政策、建档立卡户情况“一口清”。看着连续一个月时间不休息,经常带着队员夜晚还入户走访村民、召开各种会议的刘雪峰,村民都翘起大拇指说:“这个驻村第一书记,真中!”

村民张西甫肢体残疾,爱人谢凤娟智力二级残疾,三个孩子有两个智力残疾,是孩子见到生人扭头就跑,穿的衣服肮脏不堪。看到这个情况,刘雪峰没有厌烦,及时安排队员吕锰靠上去帮扶,从教孩子刷牙、洗脸、见人问好开始,再到如何扫地、叠被子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惯。通过耐心帮扶,孩子衣服穿的干净了,见人也知道问好了。看到孩子巨大的变化,张西甫由衷的说:“孩子能有这么大有进步,多亏了咱们的工作队”。

连村民有时都不待见的残疾人家庭,在工作队真心实意地帮扶下,实现了大逆转。目睹这一切的村民开始认可并接纳了这个新任的第一书记。刘雪峰和工作队员真正走进了村民的内心。有的村民分别叫吕锰、刘雪峰为“爱心主任”、“助残书记”。

张西甫说:“家里原来什么也没有,这厨房、水管、屋里的家具都是咱驻村工作队来帮扶弄的,还帮我建起羊棚。现在养山羊,一年能收入七八千块钱,比以前好多了。我感谢政策好,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

前来张堂村调研的一位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深有感触地说:“驻村工作队连残疾家庭人员的思想都能做通做顺,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高度的褒奖,更是一种鼓舞。刘雪峰听了,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如果能帮助村民售完所有的滞销农产品,68元把我卖了也没有关系。”

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扶贫助贫。

一次,村民张武荣找到他,忧虑地说:“刘书记,俺家加工的2000多斤粉条堆在家里,卖不出去,着急啊?”刘雪峰经过了解,村里像他这样的人家还多着呢。村民依靠传统工艺,大多是自家用自产的红薯加工成粉条出售。今年红薯收成良好,比往年翻了一番,加工的粉条也多了,时只是小买小卖,加上疫情的影响,造成粉条积压、滞销,大家很犯愁。

刘雪峰也很犯愁,怎么办?他到附的集镇市场转悠,向一些零售商店推销村民的产品。老板回答说,有的是货源,况且卖得也不多,婉言拒绝了。看着店里一箱一箱包装得整齐统一的粉条,刘雪峰忽然受到了启发,来了灵感,为什么不把村民的粉条收拢集中起来,统一数量、质量,以及包装、样式呢?这样即好看有卖相,也便于储存、运输、销售。有了点子的刘雪峰拔腿就往村里跑。

回到村子里,他立即召集村支委开会商量,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我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村支部书记张海仃赞同地说。

说干就干。刘雪峰安排村委其他人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将家中的粉条交到村委会来过秤收集,他自己则回到市里,找到一家加工厂,订做了一批装粉条的包装盒。为了达到宣传推销效果,他从手机中找出一张照片,上面是村民张海廉正在地是里挖红薯,自己帮他清理红薯。看到大串大串的红薯,刘雪峰挤掂起一串红薯欣赏着,队员王宁站在旁边笑哈哈地望着他,脸上充盈着丰收的喜悦。他让加工厂把这张照片印刷在红薯的包装盒上,显示出这个红薯粉条是真正的土特产。

经过整理加工,红薯粉条统一尺寸、大小、斤两装包。接下来的几天里,刘雪峰带着吕锰、王宁两名队员四处上门推销,所在单位的同事们、战友、亲戚、爱心企业等,都见到了这个黑脸膛的汉子。在刘雪峰的热心介绍中,大家都慷慨解囊,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快,5000多斤村民积压的红薯粉条就销售一空。 一名同事看到粉条包装盒上的刘雪峰照片,打趣地说:“雪峰啊,68块钱,你就把自己卖了?”刘雪峰听了,认真地说:“如果能帮助村民售完所有的滞销农产品,68元把我卖了也没有关系啊。”

看到自己的劳动产品变成了劳动价值,红薯粉条制成了红彤彤的票子,村民脸上乐开了花。贫困户张武荣拉住刘雪峰的手,感激地说:“工作队帮我们做了这么多事,不但没收一分钱,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谢谢您,刘书记。”有的村民甚至亲切地称呼他为“不赚差价的‘销售经理’”。

初尝成功的刘雪峰乘胜追击,帮助村民成立“金秋”农村专业合作社,利用村庄生产手工粉条的传统优势,对村民田地里的农产品采取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加大销售效率。几个月下来,累计帮助村民销售红萝卜3万斤,花菜6000余斤,白菜5000余斤,大蒜15000余斤,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自此,村民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了彻底地解决。

“帮上一代人扶贫,助下一代人长智。”

“刘叔叔,这道数学应用题讲的是什么意思,我看不太懂。”去年12月10日下午六点多钟,在张堂村“暖心教室”里,围坐着三十多个小学生,他们正在专心的写作业。驻村第一书记刘雪峰和两名工作队员吕锰、王宁在一旁静静地坐着,时不时地进行学辅导。

“以前的冬天,我在家写作业手都冻的红肿红肿的,爸爸妈妈也没工夫辅导我写作业。现在‘暖心课堂’开班了,我们都喜欢放学来这里学,工作队的叔叔们给我们提供了热水、文具,还为我们收集开放了1500多本儿童课外读物,教室里还有空调,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会好好学,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贫困家庭学生张雨彤感激地说到。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让贫困乡村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扶贫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重要且有效途径。冬天到来,农村的天气十分寒冷,看到小孩子冻得通红的脸蛋和红肿的小手,看着让人心疼。我们的活动室里有空调,灯光明亮,不如就充分利用起来,让孩子们放学后聚在一起暖暖活活地写作业、学。”刘雪峰说到创办“暖心教室”的初衷。缺啥,刘雪峰就从家里拿啥。看见教室里没有饮水机,刘雪峰跑家里将自家的饮水机抱来。妻子责怪他说:“哪有你这样当驻村书记的呀?”

他还联系爱心企业,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个贴上名字的水杯。“暖心教室”开办起来,刘雪峰和队员亲自上阵,又成了义务的“校外辅导员”,耐心地解答学生们遇到的难题和疑惑。

村民张海英的孙子、孙女每天一下课就跑到暖心教室去,看着孩子们问得起劲,学得踏实,张海英打心底感谢驻村工作队,他觉得这比修路盖房更有意义。“娃放学回来吃了饭就走,到暖心教室写作业、学,哪儿不会的,驻村工作队队员给俺家孩子说说讲讲,教得可好。修路盖房是一时的,小孩的学教育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张海英感慨地说。

帮上一代人扶贫,助下一代人长智。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既拓宽了帮扶的内容,也延展了帮扶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刘雪峰说完,回头望了望暖心教室透出的灯光。那灯光在寒冷的冬夜里,显出特别的温馨和深远。

从“助残书记”,到“销售经理”,再到“校外辅导员”,刘雪峰每一步都走得认真踏实。每一个雅称的背后,都是他工作生活的一个侧影,丰富着一个普通党员,以及一个基层驻村书记的立体形象。

当问及向党说说心里话时,这位有着22年从军经历的中原汉子说:“不耀军功不染尘,扎根乡村助振兴。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唯有踏石留印,把初心当使命,视目标为责任,化压力成动力,助力乡村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在他的身后,一个新的季节已悄然来临,田野生机勃勃,一幅充满希望的图画在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张向前)

责任编辑:hN_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