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建设风貌带让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
2022-04-14 07:57:52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干净整洁村覆盖率达99.16%,美丽宜居行政村覆盖率达79.72%;连江口镇在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赛中荣获全省“六强”;西牛镇代表英德市参加第二届乡村振兴清远大擂台赛事荣获“金奖”……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晴雨表”。年来,英德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抓好规划设计、资金保障、长效管护三大关键内容,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促进全市农村旧貌换新颜,进一步绽放“美丽经济”。

目前,英德已创建省干净整洁村标准的自然村累计4471个,224个行政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标准,在今年底,争取实现6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村内道路全面完成硬底化、完成两个美丽乡村风貌带创建。

整治人居环境

4471个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统筹组织,英德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英德市实际,2021年制定了《英德市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英德市农村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和村内道路建设的具体工作措施,引领工作推进开展。

同时,英德统筹用好各级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工作。其中,英德统筹地方债券资金3.95亿元,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2021年度提升创建美丽乡村2050个;积极申请清远市特色村、生态村创建指标41个,投入资金4294.12万元,点位提升美丽乡村风貌带创建水;涉农资金、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等重点投向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

英德统筹2021—2022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2.2亿元,集中投入产业园建设、农村道路升级改造、“四小园”建设、农房外立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助力创建美丽乡村风貌带;利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十镇百企千村”行动等优势,发动爱心企业整村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和建设美丽乡村风貌带。

目前,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英德纳入规划整治的4509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建立了乡村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和宅基地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推进厕所革命,纳入“厕所摸排调查系统”(厕革助手)农户182679户,已录入179719户,录入率为98.38%,已录入公厕1470间(座);英德4506个自然村已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3385个自然村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361座。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英德累计有4471个自然村达到省干净整洁村标准,224个行政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标准,124个自然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通过清远市、英德市验收的整洁村1356个、示范村(美丽宜居村)1804个、特色村77个、生态村6个。2021年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赛中,连江口镇荣获全省“六强”镇;西牛镇代表英德市参加第二届乡村振兴清远大擂台赛事,荣获“金奖”。

今年,英德将围绕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推动乡村风貌整体提升、全域实施五美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六大重点工作,力争至2022年底6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村内道路全面完成硬底化、完成两个美丽乡村风貌带创建、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建设风貌带

让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

英德规划打造连樟样板区、西乡月、英西峰林、茶叶世界、红茶小镇、锦潭小镇6个美丽乡村风貌带,其中,在西乡月美丽乡村风貌带积极打造1个以上产业体验节点,2家以上精品民宿、农家乐,加快发展美丽乡村经济,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据了解,英德通过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共建共享”原则,实施“1+6+12”风貌带建设远景谋划(即1个示范片区、6条市级风貌带、12条镇级风貌带),分别实施英德市级美丽乡村风貌带和镇级美丽乡村风貌带创建行动。其中,英德着力支持横石塘、英红、沙口、石牯塘、波罗5个镇联合打造南岭公园五镇合一区,并以旅游景区、产业园区为节点,重点推进六大美丽乡村风貌带,目前连樟样板区美丽乡村风貌带、西乡月美丽乡村风貌带已初具成效。

4月属于踏春的季节,在英德市连江口镇城樟社区淡地村,村里的民宿迎来了不少游客。由旧村落改造而成的原生态精品民宿群落临水而立,迈上鹅卵石阶梯路,花草点缀道路两旁,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淡地村曾因水库建设整村搬迁,大量房屋土地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在英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淡地村开始探索三块地改革、“一村四社”体系等措施,将沉睡资源唤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旅产业,从而绽放“美丽经济”。

淡地村属于连樟样板区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范围。该风貌带以北江滨水古韵旅游风光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主题,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创建,推进风貌带建设提升。截至2021年底,英德累计投入约5800万元,已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3728户,完成率98.4%;建成美丽乡村24个,覆盖率77.42%,其中特色村以上占比32.25%;风貌带公路和村内巷道已全面实现黑底化或硬底化;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积极推进,已建成精品民宿2家、农家乐8家、产业体验节点4个。

同时,英德还通过规划相邻两镇两带相连,连片建设,支持打造12个镇级美丽乡村风貌带。风貌带打造突出以旅游景区、现代化产业区、特色山水线、历史人文风情等为引擎,沿线推进干净整洁、绿化美化、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规划建设多样化绿道、乡村旅游标识和旅游驿站等配套设施。

如西牛镇美丽乡村风貌带范围为西牛镇辖区S348、S382公路沿线村庄,全长20多公里,经过西联村、西牛社区、小湾村、花田村、花塘村5个村(社区),47个自然村50个村民小组,农户3164户。目前,风貌带内48个村组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及以上标准。

除房屋管控外,风貌带沿线全面开展土地整合治理,面积达1.45万亩,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大力发展麻竹笋、韭菜、枸杞、白菜干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其中种植麻竹笋6万多亩、韭菜5000多亩、小白菜3000多亩。

创新工作机制

推动环境长效管护

4月8日上午,西牛镇花田村发动在家党员群众参与村庄卫生整洁行动,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着重清理村庄“六边”(村边、田边、路边、河边、林边、沟边)积存垃圾,以及村前村后、屋前屋后的河流、鱼塘、沟渠、排水渠等水域的生活垃圾漂浮物,常态化开展村庄周边卫生整洁行动。

“现在村里的道路修宽且整了,道路两旁还栽种了绿化树,村庄变美了,我们都希望用实际行动来维护村庄的环境卫生。”花田村一名村民说。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英德全面健全县、镇、村、组四级责任体系,创新探索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即瞄准一个目标、实行两种模式、坚持三级联动、突出四方筹资、强化五重保障),有效保障了长效管护机制的落实质量和覆盖进度。

英德财政统筹每年安排1006.8万元奖补资金,集中用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全面推广采取“县、镇奖补一部分,村筹资一部分”的多元化管护经费筹集机制,按照“1:1:1”的筹集比例,由县、镇、村三级按照每年每人12元筹集保洁资金(即每人共36元/年),保障农村村内卫生保洁、基础设施管护等投入,并以此落实“五员一体”机制、流动红黑旗等日常保洁制度。

走进东华镇双寨村,可见整的道路、明亮的路灯、整洁的环境,村里的小公园已经成为村民街坊拉家常的“老地方”,旁边的古树公园也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地,双寨村的村规民约就粘贴在村委会的公告栏上,十分醒目。

双寨村党总支书记朱光醒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丢的现象十分常见,此外,村中缺少完善的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即使组织村民进行清洁,没过几天就又恢复原样了。

2020年8月,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双寨村开始实施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市场化+门前三包”模式,实现当地环境卫生长效管护。如公共区域由村“两委”聘请专业环卫保洁公司负责清洁,并对健身器材、公共厕所、路灯护栏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农户私人区域则由村委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承担庭院内、门前自管区的环境卫生责任,自扫自清,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垃圾桶。

朱光醒提到,双寨村还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每季度由驻村领导、村支书带领长效管护监督考核小组对域内各点逐一检查,现场打分评比,让拿红旗的村民“亮亮脸”,让领黑旗的村民“红红脸”,督促村民自觉维护卫生保洁,对文明户进行奖励,让保持整洁的村民既有“面子”,又有“实惠”。

上述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英德4个示范镇所辖50%的自然村和其他20个镇所辖30%的自然村已落实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白沙、大站、横石水、浛洸、九龙、桥头、望埠、英红、东华等9个镇1223个自然村落实农村长效管护工作,申报市级奖补资金共409.8万元,其中东华镇372个自然村全覆盖完成长效管护资金筹集,共申报奖补资金200.1761万元;横石水镇157个自然村全覆盖完成长效管护资金筹集,共申报奖补资金55.5468万元。同时,英德市18个镇共申请省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638万元,作为镇级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管护资金。

一线实践

西牛镇:

党建引领激活美丽乡村原动力

笔直干净的村道,整齐划一的两层建筑,全村131户村民划分在四四方方的几个住宅区域;村里的劳力或外出务工,或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村中文化室、篮球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走进英德市西牛镇小湾新城村,可看见一幅美丽新农村画卷。而此前,该村曾是一条房屋破旧、房前泥土路、屋后堆杂物的老旧村。

年来,西牛镇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以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作为重要工作抓手。从老旧村蝶变成特色村的新城村,是西牛镇上百个“脏乱差”旧村庄变成生态宜居新农村的代表,也是西牛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以前村里全是泥砖房,门前屋后污水横流、破烂不堪,环境‘脏乱差’。”新城村老支书曾水先说。

为了摆脱落后的局面,新城村在西牛镇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建立健全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和一般事项决策机制;同时,整合村中山林地和耕地对外流转,大大提高村集体收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新城村定下“新村建设五年计划”,村里自主规划以祠堂为中心,左右两旁规划为住宅区,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建设居民楼128套,拆除泥砖房691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城村的蝶变激励了附的村庄。小湾塘面村村民在村“两委”带领下,整合村中约400亩土地,通过土地入股和企业代管等模式,发展韭菜种植产业,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目前,塘面村统一规划布局,分批分期原地拆旧建新,规划建设停车场、绿化公园、污水处理池、文化室等公共基础设施。

西牛镇党委书记罗亚生表示,西牛镇在生态振兴中注重发挥群众力量,激发村民主人翁精神,营造出人居环境齐参与、绿水青山靠大家的氛围。同时,该镇党委、政府发动村组两级党组织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供水全覆盖、污水处理的长效管护责任,村干部成为美丽乡村的宣传者、践行者,各村居纷纷成立了村级水管会等服务协会,建立起长效卫生保洁机制,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清运、100%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目前,216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及以上层级,上百个“脏乱差”的旧村庄变成生态宜居新农村。

2021年,西牛镇以参加乡村振兴大擂台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工作,结合村域自然地貌、历史建筑等,规划建设兼具生产和观赏的农房建设与风貌特色农村景观。以乡村振兴样板区、精品线路等为主要节点,选择村庄规划建设基础好、村组干部能力强、群众积极高的村庄作为先行建设示范点,以奖补方式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如今,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效果,已建成一批乡村风貌特色突出的精品村。(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曾献庭黄梓良陈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