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群众手机“点单”志愿者“接单”
2022-09-20 10:36:59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近日,汕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廻澜书院迎来一场特别的活动。由汕头市文明办、团市委、妇联、民政局、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志愿汕头——做新时代文明汕头人”主题实践活动在这里启动。

活动上,汕头市启动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康、科学法律、安全教育、卫生环保、关爱未成年人、关爱特殊人群、移风易俗及乡村振兴十方面近百项志愿服务活动,团结和组织更多热心人士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为建设文明美丽的汕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也是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目标方向。近年来,汕头市不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超过100万人,他们每天穿梭于社区之间、奔走在大街小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传递文明,以志愿诠释爱心,汇聚力量谱写出“志愿汕头”的新篇章。

中秋夜“守护”景区安全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汕头天气晴好,圆月高挂夜空。大批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走向户外赏月团聚。在汕头各大公园广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南澳岛等地,人头攒动中除了有赏月的市民游客,还活跃着一批批志愿者的身影。

“请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场所码和行程码。”在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升平路入口,志愿者一早已各就各位,耐心引导游客扫码测温、戴好口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没有戴口罩的市民,志愿者第一时间送上口罩。

中秋节晚上11时半,市民赏月的热潮逐渐散去,但此时,小公园里的志愿者却接到一个突发消息——附近有市民摔伤了。这时,在场的志愿者马上行动,拿起医药箱赶往目的地。

“当时我们接到商户消息,说有一位老阿姨摔倒了。”小公园里的志愿者方琪说,志愿者赶到事发地时,阿姨的脸部和手脚都有多处擦伤。他们安抚了家属的情绪,帮阿姨处理完伤口之后,就陪同家属送阿姨去往医院治疗。面对志愿者雪中送炭的救助,阿姨的家属深表感激。

事实上,作为汕头热门的户外“打卡地”,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游客猛增。每逢节假日期间,小公园里的志愿者都做足应急准备,积极应对游客摔伤擦伤等突发状况。同时,他们还向游客提供防疫和问路咨询等服务,并在园区内供应便民茶水。

无独有偶,位于汕头中山东路的时代广场、开放广场及其周边人行天桥,也是市民中秋赏月的热门地点。

中秋节期间,汕头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每天都坚守人行天桥两侧,引导游客有序上下楼梯,维持广场环境整洁,整理周边乱停放的共享助力车。在时代广场和开放广场,志愿者忙着拾捡广场周边垃圾。虽然9月份的汕头已有些许凉意,但一个小时下来,志愿者们还是累得满头大汗。

而同样暖心的文明场景,也出现在老市区人民广场。汕头市祥和义工协会向前来赏月的市民发放便民垃圾袋,引导市民游客在游玩的同时爱护环境,并劝导市民有序停放共享助力车。

“志愿者为市民和游客出行游玩提供便利之余,也能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汕头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爱心志愿者柯娥瑛表示,文明始于心,实践始于行,希望能通过自己一点小小的爱心和行动,让汕头更美好。

群众手机“点单”志愿者“接单”

节假日坚守在各大景区的志愿者身影,事实上只是汕头志愿服务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以来,小公园志愿者协会就常态化开展志愿导游、疫情防控、急救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不少市民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也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

小公园志愿者协会会长黄惠华认为,志愿者队伍用爱心服务激活了更多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汇集群众互帮互助的志愿力量。

上午10时,老市区中山公园正门口,人流车流逐渐增多。志愿者挥舞着手里的小红旗,协助交警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并充当游客的问路向导。汕头二中恒爱义工社社员蔡泓钊利用课余时间前来参加志愿活动。在他看来,当一名志愿者不仅能提高个人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人,为汕头的发展与建设添砖加瓦。

下午五六时,金砂金环、外马新兴等主干道路口迎来交通高峰期。一名名志愿者驻守路口每一个方向,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引导市民文明通行。交通志愿者黄伟玲告诉记者,下班高峰期车流量比较大,之所以选择当志愿者,是为了让更多的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更有秩序地出行。

从个人到组织、从马路到社区,汕头的志愿服务随处可见。

在金平区东方街道,针对困难独居群体生活问题日渐突出的现象,金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东方街道龙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链接多方社会资源,通过“i汕头志愿之家”等平台,形成文明交通、爱国卫生运动、智慧养老等多类别志愿服务“菜单”。市民群众只需在手机上“点单”,志愿者就会第一时间“接单”,明确问题属性和解决途径后,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志愿服务任务。

每逢周六,金平区凤亭下惠民一条街十分热闹,大量志愿者来到现场,为居民群众提供理发、水电维修、义医义诊等志愿服务。

近年来,汕头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按照“五有”标准,全覆盖建成1263个实践阵地。围绕居家养老、便民医疗、法律援助、扶危济困、居住环境等群众现实期盼,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汕头新增注册志愿者8575人,累计服务时长21.7万小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847场次,文明实践遍地开花,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队伍超3000支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如今,走进汕头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汕头市不断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双服务双报到”基层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市直单位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开展志愿服务。同时,依靠群众培育社区热心公益的志愿服务人员,支持民间志愿服务团队建设。

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明办以“汕头市未成年人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基地”为阵地,持续深化“同在阳光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着力培养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心理援助志愿者,精细化培养志愿服务力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截至目前,直接培训志愿者逾4.9万人次,服务人群累计超过30.2万次,越来越多的受益者成为“授益者”。该项目因其创新性和实效性而广受好评,成为汕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

碧霞社区则建立以党员干部为引领、以群众力量为基础的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其中,被称为“碧霞创文大妈”的老年人志愿服务队成了社区一大品牌。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见“大妈们”的身影:她们戴上红袖章,劝导占道经营,争当城市秩序守卫者;她们手持扫把,扫树叶捡烟蒂,争当城市环境清洁工;她们手举礼让旗,维持交通秩序,争当城市交通文明者……

而随着汕头市各单位、各社区以及民间志愿服务队伍的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特色品牌越擦越亮,引领带动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目前汕头市共有志愿服务队伍3006支,志愿服务站点1255个,注册志愿者达102.2万人,占本地居民人口比例18.57%,志愿服务活跃人数59.1万人,活跃比例为57.84%。其中,在“i汕头志愿者之家”平台注册的文明实践志愿者约9.4万人。

而一批批贴近民生的志愿项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在阳光下”心理援助培训项目、礐石街道珠浦社区分别被中央文明办评为2021年“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金平区小公园志愿者协会被授予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等荣誉称号。

一线走访

志愿行动在“疫”线

“请大家有序排队,保持一米距离。”“您好!请打开粤康码,并扫描填写核酸码,从此处进入……”同样的话语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行动一次又一次引导,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志愿者的出现既安民心,又暖人心。

前不久,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汕头市潮南区,从8月6日到13日,潮南区在峡山街道、陇田镇内开展五轮新冠病毒大规模核酸检测。走进各核酸检测采样点,党员、团员、青年、各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逆行奔赴抗疫一线,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不分昼夜守护汕头安宁。

近7000人次志愿者同心抗“疫”

“请扫一扫桌面上的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待生成粤核酸码后请截图保存好……”8月7日17时许,在潮南区峡山东沟华侨学校核酸采样点,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柳志翔,正忙着指引村民扫码登记,方便医护人员进行下一步采集核酸样本。

柳志翔是一名“95后”,也是潮南区众多党员志愿者的一员。自疫情以来,潮南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筑起了坚实的红色屏障,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党员,我义不容辞。”柳志翔在组织的号召下第一时间响应,并迅速进入志愿服务状态。对他来说,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为疫情防控贡献一分力量,一切都十分值得。

事实上,像柳志翔这样的志愿者,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计其数。

在潮南区各个生活物资分拨中心,面对各类物资,志愿者合理安排分装任务,团结协作。他们打包整理蔬菜包、猪肉包等生活物资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封控管控区域,再由当地志愿者将物资送到每一户居民手中。这样的志愿接力,让生活物资保障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百米”不断档。

由于此前疫情正值暑假期间,团潮南区委也发动返乡大学生转换角色,由普通团员、青年转换为防疫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去。

陈炼伟是广爱义工协会一名志愿者。他响应号召奔赴疫情防控一线,随时听从指挥,分头负责生活物资的分拣、包装、搬运等多项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支志愿队伍中不乏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虽然天气酷热难当,但大家的志愿服务热情高涨,“每天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没一人喊苦叫累的。”

在潮南区各个核酸检测点,大学生志愿者协助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提醒居民前后间隔1米距离。有的帮助村民生成粤核酸检测码,有的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扫码,有的引导老人和小孩进入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核酸检测。

短短7天内,潮南区就有近7000人次志愿者冲在一线,同心抗“疫”。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准备检测物资、维持秩序,帮助受检测人员快捷做好个人信息登记录入。同时做好释疑解惑工作,有效缩短群众等待时间,提高核酸检测的速度,助力疫情防控按下“快进键”。

“她力量”撑起防疫半边天

家住潮阳区的郑楚娜,是潮南区陇田镇卫生院药政组一名仓库管理员。当她得知陇田镇出现疫情时,二话不说就奔赴一线,主动加入抗疫队伍。

彼时,陇田镇要启动31个村(社区)、应测人员10余万人的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所需物资数量庞大。郑楚娜回到单位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防疫物资的接收、调配、分发工作中,与其他同事一起为随时前来领取物资的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和村居干部发放防护服、手套、口罩、检测样本保存液、隔离衣、隔离面罩等。

在抗疫的特殊时期,郑楚娜每天穿上防护服、戴着口罩,挥汗如雨忙到晚上11时左右才返回医院员工宿舍休息。次日凌晨6时多,又开始一天的工作,最多连续3天都没有回家。

郑楚娜有一个7岁的孩子。工作间隙,难掩思念之情的她只能抽空家里打电话,向孩子解释父母的工作、叮嘱孩子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但在疫情面前,郑楚娜的信心和行动丝毫没有动摇,“不累!这算不了什么。”

潮南区疫情发生时,正在读大一的郑雪吟正好放暑假回家。当看到当社区党委副书记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坚守防疫一线时,她萌发了当志愿者的念头。

很快,她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于是,她穿起红马甲来到社区核酸检测点,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家生成核酸检测码,引导他们去做核酸检测,有时候还跟父亲一起登门向居民宣传防疫健康知识,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核酸检测。

另一边,潮南区人民医院的年轻护士李铭柔自愿报名核酸采样工作,满怀斗志奔赴一线。每天采集500多人份的核酸工作量,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炼。但即使汗水湿透全身,她依旧细心做好每一场采样。

在潮南区峡山街道东沟村内,一名孕妇临产,家属随即联系了峡山街道、村工作人员。峡山街道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快速协调救护车到孕妇家中,街道和村两级妇联主席协助将孕妇送往潮南区人民医院;在陇田镇,爱心姐妹团自发为坚守岗位的抗疫工作者送上爱心粥、绿豆汤和降暑凉茶等物资……

巾帼不让须眉。在这场战“疫”中,众多女性志愿者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她们冲锋在前,是行走在“疫”线的红色娘子军;她们甘于奉献,默默扛起后勤保障重责。

据了解,自疫情发生后,潮南区妇联积极响应号召,根据全区疫情防控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到陇田镇葫芦村,协助核酸检测及维持秩序等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同时,发动广大女性巾帼志愿者立足本地,到各自所在村(社区)报到,服从统一指挥调度,就地开展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巾帼力量。(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杨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