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打造“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 拓空间成创建基层改革实验区首要任务
2022-09-27 08:22:56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东莞基层改革创新再添“尖兵”。近日,市委深改委印发《东城街道创建高质量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以“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为目标,支持鼓励东城在拓空间、提产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投资“松绑”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高标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产业集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将东城街道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2020年获批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东莞把实验区建设作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的集成工程。在实验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带动下,东莞市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5亿元,同比增长8.2%,成为全国第15座“双万”城市。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万亿级电子信息集群和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4个千亿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13.4%,全省制造企业500强占近1/5;科技创新迈上更高能级,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20强,高新技术企业达7374家,引进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在推进省实验区建设中,东莞还不断激发基层活力,市委深改委批复建设了滨海湾、水乡、石龙、塘厦、常平五个基层改革实验区,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此次批复东城建设基层改革实验区,让“老英雄”焕发新活力,体现了东莞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支持基层勇于争先、“跑马突围”的决心与力度,为眼下赛龙夺锦竞速正酣的东莞基层执行力建设再添动力。

力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蹚出新路

拿地到动工,相隔不到24小时。8月30日,地铁1号线东城新源路TOD地块被东莞市中科泰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拿下,规划为二类居住+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体育用地。8月31日,新源路站TOD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这标志着黄旗南片区建设再下一城,一座产城融合新高地呼之欲出。

黄旗山南麓,环城路旁,八一路擦肩而过……作为连接东莞市中心城区和松山湖高新区的黄金地带,黄旗南片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一直备受关注。

从2020年开始,在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统筹下,东城高标准推进黄旗南片区规划,从招引片区城市综合运营商,到黄旗南香遇走廊一期、二期惊艳亮相,这两年来,片区开发建设捷报频传。这也是近年来东城通过空间拓展优化发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先发地区,东城也较早遇到发展瓶颈。在土地资源上,早期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各种历史遗留和利益交织问题较多。在产业上,东城有一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产业基础扎实,但距离先进制造还有差距。在城市面貌上,虽然城镇化高度发达,但仍是“半城半村”格局,生态环境底子好但保护利用还不够。而这些“成长的烦恼”也正是东莞许多镇街的写照。

今年6月,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赴东城调研时指出,东城街道作为中心城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力量,要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全方位破解发展空间受阻,打造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探索新鲜经验和有效路径。

随后,东城街道围绕土地资源承载力不足、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谋划创建高质量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

在东莞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级城市的背景下,东城作为全市经济总量排名前五强的镇街(园区)之一,通过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下大力气破解“先发劣势”,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有望为东莞镇街的转型升级发展寻找新经验。

在市委深改委第四次会议上,肖亚非表示,“希望东城街道放开手脚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为投资‘松绑’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经验、蹚出新路。”

拓空间成创建基层改革实验区首要任务

土地资源,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城市综合环境优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拓空间被作为东城创建基层改革实验区的首要任务。《实施方案》提出,东城街道要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拓展高质量发展产业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在打造“新城市”上,东城未来将高标准提升东莞大道—鸿福路“黄金双轴”东城段、高品质建设黄旗南、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通过拓空间,东城将推动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深度城市化,提升在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在实现路径上,将重点通过盘活整合,探索多种形式归并整合零散土地、盘活闲置土地,通过建立科学的土地收购补偿机制、扩大“互联审批围合供地”适用范围等,拼“小地”为“大地”,集“零散”为“连片”,提升土地承载能力、释放发展动能。《实施方案》展望,到2025年,东城拓空间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黄金双轴”全面优化提级,黄旗南片区建设蓝图全面铺开,“三核三区三轴带”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在打造“新产业”上,将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强资源要素与产业结构精准对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和产业链培育升级机制,建设科研型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具体来说,东城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专精特新企业群落引育机制、探索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探索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保护新高地、加快做大做强夜间经济。力争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专业园区,500家以上企业实现数字赋能,上市企业达到15家,打造一批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社区”“产业社区”。

在打造“新生态”上,东城未来将发挥山水连城自然生态优势,引入高品质文旅项目,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建立高标准城市治理体系,向更高质量的深度城市化迈进,将探索打造东莞首个公园城市综合试点、加快打造高品质城市休闲目的地以及构建人文生态和高端人才生活圈。未来,黄旗山城市公园、同沙生态公园将创建省级、国家级文旅品牌;虎英城市公园、榴花公园、同沙生态公园、周屋水稻田等将串联成网;黄旗南片区将拉开“一带一轴一环”公共开放空间骨架,香遇走廊三期、儿童公园等民生项目将加快落地……

可以预见,通过基层改革实验区建设,东城将在土地利用、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率先破题,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

基层改革“跑马突围”

东城实验区的改革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基层勇于争先、“跑马突围”的一个鲜明的样板。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创造力与执行力,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在获批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后,东莞市先后建立了一批基层改革实验区,鼓励和支持基层大胆探索,让改革更接地气,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从实施方案到落地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从滨海湾新区到水乡功能区,再到石龙、塘厦、常平,热气腾腾的改革攻坚正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伶仃洋畔,滨海湾新区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平台层级不断提升,于今年获批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承接了280多项市级事权,着力提高工程领域审批效率;谋划“1+10+20”改革体系,攻坚“十大改革创新”,对标“两个合作区”开展20项综合配套改革。

东江之滨,水乡功能区河西片区等“工改工”改革为全市作出示范带动。洪梅河西、道滘小河、道滘大罗沙、麻涌麻一片区等4个项目入选“头雁计划”,面积达6290亩。其中,3467亩的洪梅河西项目,是全市最大的政府统筹连片“工改工”项目,年底将全面动工建设。

作为老城的代表,石龙镇率先实施“拿地即开工”并联审批改革,健康产业区更新、生物制品产业项目两个项目已经纳入该项改革推进,10月底即可开工;常平已形成深化莞港经贸产业合作3个先行启动项目,“香港城”项目征拆工作接近尾声;塘厦在规划、产业、交通、民生等领域与深圳不断深化融合联动。

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抢先做、抓紧干、加快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行动,正汇聚成持续向上的改革动力,推动基层实验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形成跑马突围、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双万”东莞,在改革奋进中迈向新未来。(南方日报记者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