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奋力建设全国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幸福家园逐步呈现
2022-07-06 11:01:39 来源: 辽宁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引言

今年以来,直播带岗、沈阳家书备受追捧,火爆程度堪比现象级。这两件事为什么这么火?

前者关乎生计和收入。从城北的沈北新区到城西的铁西区,社区书记、“点长”纷纷变身主播亮相直播间,熟悉居民事、唠着百姓嗑,推工作、荐岗位。一场直播观看人数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

后者连接记忆与情感。从抗击疫情紧要关头的聚人心、鼓士气,到如今思乡之情的温柔唤醒与真挚表达,人们在一次次“见字如面”的过程里,完成了彼此温暖、相互支撑和情感的回归与升华。

手执烟火,心怀向往。这就是最真实的基层、最生动的生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成效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密切相连。

需求能否就近满足、问题能否快速解决、亲邻关系是否融洽和谐,是居民评价基层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直播带岗、沈阳家书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欢迎,就是印证。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沈阳市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悟深悟透“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贯穿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加快建设全国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高位搭建顶层设计,夯实基层治理“四梁八柱”

基层,千头万绪;治理,事无巨细。对于有着近千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来说,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必须破解的发展之题。

2013年8月30日,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考察时,提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简称“两邻”理念)。

“两邻”理念的提出,为沈阳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善”和“伴”体现在基层治理中,就是要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

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沈阳市把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作为落实关于东北、辽宁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重要实践,通过持续深入学习,统一认识,明晰路径,用思想的自觉带动行动的坚决。

多年来,沈阳市将践行“两邻”理念贯穿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大工程”,努力把“两邻”理念转化为沈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场景。

今年,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聚焦“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强化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沈阳市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供给,制定了以《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主体方案,以《关于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行动方案》《中国共产党沈阳市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为配套的“1+2”制度体系,搭建起“两邻”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

在推进“1+2”制度体系过程中,沈阳市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群众、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强基导向,提出一系列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求。

沈阳市进一步对实施方案和行动方案进行任务分解,确定89项和77项工作任务,明确51家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的工作责任,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

瞄准痛点、堵点、难点——

改革破题系统推进,让职能下沉服务直达

基层治理,需有真心实意,更要千方百计。沈阳市在体制机制建设上狠下功夫,在探索中创新,解答加强治理“怎么干”的问题。

作为“两邻”理念的发端地、实践地,沈阳市聚焦小区这一基础单元,聚焦“邻里”这一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立足东北、放眼全国,提出一系列强化基层导向、突破力度较大的制度创新做法,全力打通“两邻”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紧抓建设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首批示范城市的契机,沈阳大胆探索,在东北地区率先制定出台街道党工委工作规则,全面提升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能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筑体系,强力量。向全市955个社区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副书记(挂职),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党支部、党员干部“三级包保”实名制工作体系;新招录4000名社区工作者,全市社区工作者总数超1.53万人,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0人,提前达到并超过民政部工作要求。

提升职业评价,激励担当作为。出台激励关爱社区工作者十条硬招实招,激励社区工作者在基层治理一线担当作为。全市社区工作者按照人均500元/月标准上调薪酬,调整后达到东北首位、全国上游水平。为每个社区预核2个至3个事业编,进一步打通社区工作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强化系统思维,形成治理模板。制定小区治理工作导则、“12345+N+1”工作运行体系(“1”是党建一条主线,“2”是践行“两邻”理念,“3”是建强三支队伍,“4”是深化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疫情“四零”建设,“5”是做实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五大民生品牌”,“N”是打造多元场景,“1”是健全工作机制),以及“同网共治”工作机制等8个实施细则和小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小区“点长”、应急“点长”、荣誉“点长”和物业管理员、卡口值守员、医疗防疫巡查员、社区警务巡查员、街道专管员“三长五员”小区实名制专班管理等模式在全市推广开来,全市6588个小区全面实现一个小区、一个专班、一抓到底。

除痛点、疏堵点、解难点,针对主体分散、责权“碎片化”等基层治理共性问题,沈阳市将党建和政法综治、公安、民政、城管执法、信访、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建立“同网共治”工作机制,让治理职能一插到底,让各类服务直达基层……

改革效能正持续释放。如今,这座城市里每天都有6500余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的小区“点长”,1.1万余名市、区下沉干部担任的应急“点长”,会同小区里的老党员、老劳模等荣誉“点长”及专班其他成员倾情倾力服务群众。社区工作者招录时,4000个岗位报考人数近10万,就是基层工作吸引力大幅提升的真实体现。

“两邻”理念走深走实——

居民获得感更充实,幸福家园逐步呈现

践行“两邻”理念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实践,是推动作风转变的现实要求。沈阳市基于这样的认识深入推进“两邻”基层治理,切实让资源沉下去、动力强起来、力量统起来,其综合效果正在显现。

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把党建引领贯穿小区治理全过程,推动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100%覆盖,使党组织触角延伸拓展至居民群众身边;全面推开“红色物业”,依托“三长五员”工作专班党支部引领全市物业企业有效融入小区治理,推进实现党组织100%覆盖,进一步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

便民服务更加直接便捷。推进水、电、气、暖、应急、执法、信访等专业化力量下沉网格,零距离服务群众;组建“就业帮帮团”,以网格为载体开展入户走访,根据需求提供岗位;探索建立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站,2.8万余名行动不便老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中医药“大篷车”开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医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数字赋能,提高“智治”水平。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将社区居民信息逐层装入网格、楼宇、单元、住户,绘制完成覆盖2482个城乡社区、60余万栋楼宇、430余万户的“电子装户图”;“全市通办”深入推进,全市955个城市社区工作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5%;市民诉求服务“接诉即办”平台试点运行。

“五社联动”机制更加有力。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在全市开展“守护夕阳、温情探访”专项行动;劳动模范、工人志愿者和工会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组建劳模志愿者团队100余支。

自治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居民公约“红黑榜”制度,建设“居民评理说事点”2600余个,培育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协商组织3000余个,召开协商会议1.4万余场次,休闲亭设置、社区食堂建设、车位规划、下水疏通维修等4800余个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社区协商形式得到妥善解决。

社区文化更加浓厚。将“两邻”基层治理与英雄城市塑造、劳模精神传承有机结合,以优秀文化涵养人、感召人、教育人,融洽邻里亲情,弘扬时代新风。今年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沈阳家书”,进一步彰显和激发了沈阳人爱城如家、护城如家的坚定信念和行动热情。

从小区到社区,从城区到城市,“善”与“伴”的朴素追求,序与效的实力彰显,终将汇聚成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好!

记者手记

多用心 才能多创新

金晓玲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纵观沈阳市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阶段性探索实践,跳出治理看治理,本着“善”与“伴”的朴素追求,从“让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的真挚之心出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改革拓路,用创新赋能,是其有效找到基层治理突破口、赢得基层干部群众支持、好评的根本所在。

用心才能创新。动人、动编制,调薪酬,给待遇,打破“门槛”,打通晋升通道……直抵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激活人力人才的“一池春水”;工程化项目化推进,标准化模块化推广,应用数字技术破解治理瓶颈、提高治理效能……系统思维导出的创新招法,引发从物理到化学的系列反应;突出小区基础地位,推动治理关口前移,职权放下去,力量统起来,服务一插到底,改变立竿见影。

创新治理、服务群众的路上,“优”无止境。

沿着“两邻”路径,改革拓路、创新不辍、奋力前行。这座城市里,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将愈加蓬勃“生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本报记者  张艾阳  金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