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聚变”加速跑 连片整备打造万亩级产业空间
2022-07-08 07:53:26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2022年已过半,中山镇街上半年成绩单陆续出炉。在中山市的镇街队伍中,翠亨新区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数据显示,今年1—5月,翠亨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幅,成为中山投资和建设热度最高的区域。

透过上半年成绩单,外界可看到一个正在“聚变”的翠亨新区。2021年底,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翠亨新区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三个发展新定位。历练十年正少年。2023年,翠亨新区将迎来成立十周年。承载着中山的发展希望,翠亨新区大步迈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下,获得更大发展能级、整合更多发展资源的翠亨新区步入跨越发展期。

格局之变

“不是前海的前海”

6月28日,广东省政府宣布在包括中山在内的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中山联动发展区区域范围涵盖翠亨新区片区、火炬开发区片区。从建设路径来看,基本思路为:联动前海蛇口片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联动南沙片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联动横琴片区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对于翠亨新区来说,被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意义重大,翠亨新区实现在机制上与国家战略平台对接,通过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提升发展能级。事实上,算上被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从2021年底至今,翠亨新区先后经历了三次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升级,实现了从中山市到全省到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定位“三级跳”。

在中山层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翠亨新区逐渐走向中山城市发展战略中心。2021年底,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描绘了中山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翠亨新区被赋予重任。承担着探索中山传统产业转型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竞合的使命,翠亨新区连接着中山的过去与未来,城市标杆角色凸显。

今年7月6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召开翠亨新区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座谈会时强调,作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主阵地、桥头堡,翠亨新区承担着新的更重大的使命任务。翠亨新区要通过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展现自身特色,打造“不是前海的前海”。翠亨新区将是中山高级人才聚集、科技创新的新高地,是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是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置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翠亨新区将打开更大的发展格局。今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了中山和翠亨新区新使命,中山将创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翠亨新区被列入全省特色发展平台。此外,省党代会提出,要提升一体化水平,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珠江口一体化战略部署正加速落地。今年6月,全省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自贸区政策红利向全省扩散,翠亨新区名列其中。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将发挥“串珠成链”的作用。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拥有系列节点城市,“黄金内湾”中也囊括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的诸多重要节点,包括众多国家级新区,这些节点将带动区域内乃至内陆城市发展。

作为“黄金内湾”重要节点,翠亨新区走上珠江口一体化的新赛道、快车道,登上了大湾区的核心舞台。

内核之变

“4+X”产业发展体系成型

2022年上半年,翠亨新区科创迎来多个高光时刻。继广东熠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和哈特三维(中山)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产品亮相北京2022年冬奥会后,最近,翠亨新区科创企业再次引来全国目光。今年6月,拥有新区科创企业元素的中科富海综合气体岛项目动工建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涵盖氦气、氢能源、电子特气及空分装置的综合气体岛,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产氦气供应基地。

以科创为核心,翠亨新区越来越有国际范。截至目前,翠亨新区已集聚西湾国家重大仪器园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持续为科创加码,翠亨新区先后推出分别定位为“湾区芯城”和“湾区设计产业港”的两块重大产业项目地块,引入芯片制造和工业设计在内的相关产业。“湾区芯城”地块已由全球最大DRAM制造商合作伙伴庄严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竞得,项目方将打造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认证科技创新平台、上市公司、国际五星级品牌标准酒店等在内的国际性产业综合体。“湾区设计产业港”地块则定位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项目,5年内引进3家以上国际品牌设计机构,打造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集群。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翠亨新区来说,科创产业更是打开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匙。围绕建设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和代表中山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目标,翠亨新区上半年多维发力。

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翠亨新区今年明确提出构建“4+X”的产业发展体系,其中“4”指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X”指未来产业,科创标签日益突出,科创产业主骨架成型。

政策层面也在加码。从今年3月起,翠亨新区出台统筹南朗街道发展后的首批产业政策,科创主题鲜明。系列政策包括《中山翠亨新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山翠亨新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山翠亨新区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办法(暂行)》和《中山翠亨新区支持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办法(暂行)》等。新政奖励扶持力度空前,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亿元,翠亨新区的科创产业雄心由此凸显。

空间之变

连片整备打造万亩级产业空间

随着现场一声响亮的笛声,今年6月,翠亨新区2022年度第四批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集中清拆,4个项目清拆工作同时启动,合计清拆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预计可整备工业用地551亩。倒下的是老旧厂房,立起的将是产业发展的新希望。按照计划,4个项目地块将引进高端精密医疗设备及零配件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工业设计等新业态。

以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为抓手,中山正加快优化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对于翠亨新区来说,产城空间优化有着更深远的意义。7月4日,郭文海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中山市深中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他强调,推进深中一体化发展,前提基础是营商环境,核心内容是产业融合,重中之重是拓展空间。

自去年实现统筹南朗街道发展后,翠亨新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抓住工改契机,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加快优化发展空间,释放更大空间优势。按照计划,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未来三年将推动近1万亩低效工业园改造,形成万亩级产业空间。

工改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翠亨新区将产业导入放在了突出位置,为缩短工改土地“空窗期”,新区工改与招商同步。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工改的实施主体——翠亨集团设立了深圳招商办事处,跨岸联动深圳进行招商。此外,翠亨新区与中山市招商指挥部联动开展招商,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密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工改地块遴选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

今年5月,翠亨新区管委会审议通过了《翠亨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三个“一百亿”行动方案(2022—2024年)》。按照计划,从今年起,翠亨新区将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和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近三年累计投入不低于30亿元财政扶持资金,推动已落地项目、工改和新招引项目三大领域每年分别实现投资100亿元,实现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0亿元。其中,翠亨新区将加大对工改地块新导入优质项目的扶持力度。未来三年,翠亨新区计划每年盘活利用不少于1000亩存量用地,实现100亿元项目投资,将工改转化为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配套之变

投入1.5亿元提升教体卫生设施

近日,翠亨新区项目中心公布今年上半年新区基建数据,上半年新区完成基建投资同比去年增长76%,其中6月计划完成产值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

作为中山投资建设热度最高的区域,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基建项目遍地开花。3月1日,翠亨新区香海路北段道路工程项目正式动工建设。3月28日,翠亨新区科技金融新城、科学城、客运港码头三大片区市政配套路网工程正式动工,涉及道路超过40条,道路总长30公里,总投资预计超过70亿元。这是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建设以来覆盖面最大的路网建设工程。

今年6月,翠亨新区“三纵三横”交通路网的关键“一横”——和信路全线建成。和信路是翠亨新区东片区北部“三纵三横”的中轴线,也是新区首条东西贯通、全线建成的市政道路和地下综合管廊。和信路全线贯通,对于连接翠亨新区‘三纵三横’的纵向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此外,和清路、集翠街、明珠路也陆续建成通车,香海路北段、五桂路南段陆续动工建设,新区主动脉、毛细血管进一步内联外通。

在生活配套方面,翠亨新区启动教体卫生设施综合提升工作,将投入超过1.5亿元,实施超过30个项目,分批次、分阶段对辖区教体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施进行新建、改建或修缮提升。作为中山“东承”桥头堡,翠亨新区加快补齐基建领域短板,对承接珠江口东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景观方面,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中心河公园二期、滨河水利中央示范带亮化工程完工。“美好翠亨”绿化行动也已启动施工,翠亨新区计划通过实施该行动,今年增加绿化面积约40万平方米,重点打造3个精品绿化工程,完成5条道路绿化改造,整体提升新区公共绿化空间质量,初步形成新区精品绿化风格。

翠亨新区项目中心景观绿化部部长陈姣表示,翠亨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有天然优势,具有丰富的海堤资源和湿地生态资源。通过实施“美好翠亨”绿化行动,翠亨新区环境将实现对标前海、横琴等一流新区。(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苏芷妍通讯员王锡炎李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