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2022-07-14 07:48:47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改革。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5年来,广东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总体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大军正阔步走在新征程上。

盛夏艳阳,碧波荡漾。270米高的世界最高海中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索塔塔顶,建设者正在“伶仃空间站”休整学习。这个“空中职工之家”,为“超级工程”的高空建设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场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也正是广东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在给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长期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高度重视,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深远考量,凸显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党中央、国务院2017年4月颁布《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广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融入大局,成果丰硕。目前,广东正围绕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成了“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南粤工匠”等一批品牌,构筑起工匠等技能人才聚集的高地。目前全省产业工人2500万,技能人才总量1762万。其中高技能人才593万,占比33.7%,位居全国前列。

高位推进、整体联动▶▷共抓改革的社会合力有效形成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具有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关联性和长期性。

5年的改革进程充分证明,广东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是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为推进改革提供了坚强保证。

广东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省委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省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各种机制,省直8家成员单位、23家参与单位全力推动任务落地落实;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成立了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全部出台了本级改革方案……为统筹推进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东通过高位推进、整体联动,有效形成了共抓改革的社会合力。

此外,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政策举措。各成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围绕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保障合法权益、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等重要领域,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文件。

据初步统计,省委省政府和相关省直部门先后制定出台121项政策举措,各地制定相关文件243个,为持续深化改革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

立足全局、融入发展▶▷推进改革的社会效益充分释放

作为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电通信设计师张路明,在短波通信科研一线深耕40年,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建设。

以张路明为代表的工匠人才取得的成绩背后,首先依靠的是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

产业工人队伍要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5年来,广东积极引导广大产业工人自觉用思想武装头脑。通过制定实施两轮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两新”领域积极探索“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有效机制,设置基层党组织30.6万个。同时,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近三年发展产业工人党员约3.9万名,年均增速32.4%。此外,广东还用好红色工运资源,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3个100”(100个红色革命遗址、100个红色故事、100张红色文化名片)宣传等,加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

“产业工人的转型升‘技’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委员、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今年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发挥教育培训体系的统筹作用,加强对技能提升需求大的行业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

张恒珍的建议切中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要害。广东还广泛搭建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和建功立业的平台,助推广东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首先,畅通教育渠道,蓄足“源头活水”。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入开展百万产业工人培训行动。同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成立了80家职教集团、146所技工院校,多措并举探索创新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培养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企业超过8万家,1223家企业进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

其次,充分发挥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激活“一池春水”。广东积极开展“南粤工匠”学习宣传活动,构建省、市、县、企业四级工匠学院建设体系,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组建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1.16万家,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工会“劳模工匠本科班”,在全省各地形成“羊城工匠”“深圳工匠”“珠海工匠”等一批品牌,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第三,举办技能竞赛,激励“蛟龙擘水”。近年来,广东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重大项目,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等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为龙头,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基础的竞赛体系,每年竞赛项目超过100个,参与劳动竞赛1000万人次以上,近100万名职工通过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赛活动提高技术等级。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广东参赛的22名选手全部获奖,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大赛在广东成功举办,广东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国第一,其中金牌数占全国的37%。

一手抓思想政治引领,一手抓素质技能提升,广东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涌现出一大批服务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尖端技术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全力攻坚、开拓创新▶▷深化改革的难点堵点逐步突破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产业工人地位、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广东全力攻坚、大胆创新,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不断提升、队伍不断壮大。

以深圳市“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全国项目试点为重点,将试点辐射珠三角、覆盖全省,在推动农民工落户城镇、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提升农民工住房保障水平、强化农民工维权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同时铺开两批省级试点和100多个市县级试点,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试点工作格局,发挥企业推动改革的主体作用,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提升产业工人地位,一方面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广东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劳模表彰等方面向一线职工倾斜,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中有产业工人42人,在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有产业工人96人,在省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产业工人占比超过35%。

同时,广东通过竭诚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近三年,全省签订行业性集体合同806份,覆盖企业3.2万家,覆盖职工114万人。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实施工资激励计划,推动企业凭职工技能晋升、凭业绩定薪。连续出台实施三版“促进就业九条”,累计支出超100亿元;强化就业服务,开展南粤春暖“稳岗留工”“情暖农民工、喜粤过年”等系列活动,使1900余万外省农民工留在广东安心就业;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中开展“智送清凉”“暖蜂行动”、健康体检、“二次医保”活动……

精准关爱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近年来,随着广东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广东工会服务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已达21.54万个,工会会员2543万人,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军正斗志昂扬大踏步地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撰文:袁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