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出实招“以晚补早”稳住粮食大盘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2-07-29 08:34:09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7月末,走进高州市沙田镇乐山村,只见灌满水的农田里,一株株翠绿的秧苗笔直有序地排列着。“今年,我们为了抢抓农时,一边收割、一边开始土地盘整,为晚造生产提前做好准备。”乐山村党总支书记曾豪说。

在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产区之一的高州市石鼓镇,深埇村深埇生态园提前完成了晚造水稻的播种、插秧,农田里的水稻一片生机勃发。“我们选择了高产高抗的优质杂交稻品种,增强抵御气候影响的能力。”深埇生态园负责人祝禄森说。

今年6—7月,高州连番遭遇台风、龙舟水,强降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作为农业大市,高州农业可谓见惯风雨。汛前组织抢收,汛后救灾复耕,提前谋划晚稻生产……从政府到农业农村部门到农户,不等不靠,不埋怨不泄气,而是以更实的措施、更大的决心抓好晚稻生产,打出一系列“以晚补早”组合拳,稳住全年度粮食大盘。

抢时间

汛后迅速组织水稻抢收

7月4日一大早,高州市宝光街道程村门口垌就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4台大型收割机正在忙碌地来回穿梭,进行收割作业。不到3个小时,200亩的水稻就已经被收割完,装满8车稻谷。

此时,台风“暹芭”刚刚离境,强降雨过后宝光街道农业生产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特别是水稻临近收获期,各村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和水淹。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确保成熟水稻及时收割,宝光街道组织辖区内6家拥有农机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全街道成熟的水稻进行抢收;组织收割经验丰富的农机手进行机器化收割,想方设法将群众的损失降至最低。

“我们的稻田连片进行托管管理,机械化收割就变得非常简单快速了,倒伏的水稻收割机也能收割,省下大量人力。”优特合作社经理刘冬阳说。

村民小组长程文清介绍,得益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机械化生产、选优品种和及时抢收,强降雨对水稻影响较小,亩产仍能达到1300斤。

宝光街道在强降雨后,迅速组织完成3500亩水稻抢收工作,稳住了群众及种粮大户的种植信心。

今年春耕期间,高州气象条件好,对落实早稻面积、培育壮秧极为有利,早稻面积均比去年有所增长。但6月份转入早稻中后期生长阶段后,形势急转直下,高州先后受特强“龙舟水”、第3号台风“暹芭”、7·7特大水灾影响,高州粮食受灾较重。

在强降雨期间,为保障农作物灾后恢复补救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开展,沙田镇结合实际迅速制作发布恢复补救指导手册,并迅速组织农技员进村入户。通过“村村通”广播及现场手把手教导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尽快掌握科学补救措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科学高效的处理体系,有力助推该镇生产恢复补救各项工作迅速见效止损。

汛后,长坡镇第一时间协调保险公司增派人手,开通理赔“绿色通道”,从速开展受灾损失核定和理赔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农户损失、支持农户恢复生产。

大汛如大考,大考看担当。高州各级各部门与时间赛跑,与风雨竞赛,在连番强降雨后迅速组织开展早稻抢收、理赔、复耕等工作,切实把影响降到最低,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

补进度

打出“以晚补早”组合拳

7月19日全省粮食生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以最好的状态、最扎实的作风、最有力的举措,认真落实“以晚补早”,有序推进晚造粮食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高州迅速掀起夏季农业生产热潮,强化“以晚补早”举措,守好责任田,扎牢“米袋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实现全年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目标任务。

此时,高州各地已经忙碌起来。在石板镇高章村,早造贺石大米早已颗粒归仓。“我们根据各基地贺石大米成熟情况,制定一张作战图纸,明晰收割、插秧批次和时间区间,让早造收割和晚造育秧播种同时推进。”石板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中级农艺师古良建说。

据悉,石板镇一盘棋抓好水稻生产,通过集中烘干、集中育秧、提前插播等手段,抢抓有利时机,以对冲早稻生产周期延长给全年度生产计划带来的影响。“通过落实好‘以晚补早’,我们克服了天气对早造水稻带来的影响。目前,石板镇粮食生产进度保持在正常偏上水平。”古良建表示,农户种植热情、生产信心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更加高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高州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90万亩、40万吨以上,被誉为粤西粮仓。今年,高州春收和夏收粮食面积48.74万亩、产量21.04万吨,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3%、51%。

在6月份转入早稻后期生长阶段后,强台风和暴雨对早稻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今年,高州早稻总产量19.45万吨。受天气影响,生产周期延长,一定程度影响了晚稻生产。”高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林秋荣坦言,要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度目标任务,就要在晚稻生产中扩面基、增产量、抢时间。高州一方面加强指导监督,确保原已复耕复种的撂荒耕地在晚造继续重点种植粮食作物,并加强复种后作物管理,确保种得下能收成。同时,推进15亩以下3亩以上可复耕撂荒耕地的核查和复耕复种工作,宜粮则粮、应种尽种。

另一方面,印发《高州市关于抓好晚造粮食生产的通知》,对任务进行再分解再落实,倒推晚稻面积和产量任务,把粮食生产任务具体落实到镇、村,到田块,把晚稻面积预足、预有余,把早稻受灾部分补回来。

高州还引导农民将撂荒地或无力耕作的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稻稻菜”模式轮作,并对统筹利用撂荒耕地成效突出的镇政府、村委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补。

“我们已经率先完成303亩的土地流转,向上级提交了奖补资金的申请,预计能给我们奖补4万多元!”宝光街道下汉村党总支书记钟宇亮介绍,他们村是首批申请此类奖补资金的,从经济合作社到经济联合社再到经营主体都能受益,进一步提振了大家晚稻生产的信心。

提产量

引入高产高抗杂交稻

烈日正当空,农民正忙时。在高州市石鼓镇小营村委会新屋村,3台收割机正在田野上来回穿梭,抢收已到收获期的稻谷,这是一种名叫竹稻的抗倒伏稻谷。种植大户邓仁昌介绍称,今年种植有2000多亩稻谷,受台风灾害影响,部分稻田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只有这种植的竹稻没有受到影响,即便受到暴风雨影响,产量依然能达到1000斤左右。

石鼓镇是种粮大镇,镇农业站引入高产高抗杂交稻品种,如吉丰优1002、Y两优1173、Y两优911、青香优19、昌两优香99、昌两优8号等品种在此次强降雨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强降雨灾害的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高产高抗的品种,增强作物抗风险能力尤为重要。”林秋荣坦言,要确保完成全年度生产任务,就要想方设法在晚稻中提产量,而选育优质品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宝光街道程村,石鼓深埇村、小营村,石板镇高章村、祥章村,沙田镇永乐村……种植大户们的经验足以印证这一点。

指导农民、生产大户、粮食产业园主体选育优质品种;针对有些地方插秧偏疏情况,指导适当密植增加产量;推广水稻“三控”栽培技术,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施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在园区内打造一批高产高效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在宝光街道、沙田镇、镇江镇、石鼓镇产粮大镇实施2022年省级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建设两个万亩示范片,示范带动周边大面积水稻增加产量;分区域开展水稻高产竞赛活动,创建一批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的连片农田,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全力推行晚稻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机械化插秧……

高州在提高晚稻总产量上打出了系列有力组合拳,从政府到农业农村部门,从种植大户到普通农户,高州上下一心实招迭出,守好责任田,扎牢“米袋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全年粮食大盘。

目前,高州晚造粮食意向面积保持稳定。晚造粮食计划种植面积42.62万亩,较去年有所增长。其中,晚稻面积41.7万亩。截至7月22日,晚稻已播种育秧面积40万亩、插秧面积12.5万亩。(●邱茜龙步云许耀茂张鹏飞蒋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