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探索高品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路径 立足“双减”丰富内涵
2022-09-28 09:48:30 来源: 广西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通过行走教育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视。

2020年,南宁市开启探索中小学研学实践之路,通过顶层设计、搭建平台、完善机制、重点培育等,在中小学校里倡导研学实践的教育模式。截至今年7月,南宁市已建设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个,自治区级基地46个、营地1个,市级基地74个、营地3个。

A出台政策打造基地

立好“定盘星”,绘就“新蓝图”。南宁市教育局多次召开研学实践专题会、现场会、联席会,研究对策,加强统筹,建立督办制度,定期向南宁市政府汇报。

2020年12月,南宁市成立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2021年10月,南宁市教育局等11部门印发了《南宁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管理办法》;2021年12月,推出南宁教育研学实践教育管理云平台,打造“全域研学+智慧报备”研学平台,形成了“一台承载、一网通达、一事通办、一体安全”的研学审批模式,着力打造全区先行示范的“新高地”。

今年1月,经南宁市委编委批复同意,南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中心更名为南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学校。学校位于宾阳县陈平镇,占地1300多亩,规划设置60个班,接待学生3000人。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包含主题馆、运动馆、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和食堂等配套建筑,投资概算约1.5亿元,可同时接待学生1300人。

今年6月,南宁市召开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学校主题馆课程建设研讨会,24所学校的25名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确立了北斗科技、创客、非遗文化艺术、安全体验、环保、法制教育等课程体系。

B形式多样研学四方

到大明山观察生物多样性和观星,在青秀山探究植物花卉和夜观动植物,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欣赏艺术与科技融合课程,在广西药用植物园辨识中草药,在美丽南方和古岳文化艺术村体验劳动……如今,这些活动成为南宁市中小学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优选。

南宁八中与广西质检院、八桂田园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到方特乐园、那考河湿地公园、伊岭岩、老口水利等地开展特色研学活动,开发科学创新类校本课程。该校特级教师龚玉葵工作室申报的“探寻魅力海绵厚植生态文明——南宁那考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荣获全国研学课程特等奖,为打造学校“科·创”特色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暑假,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五象校区三(4)班学生及家长前往古岳劳动研学基地开展“青苗田间入,共盼稻花香”暑期劳动研学活动。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岗前培训”,学生们聆听老师讲解插秧的相关知识,观看老师演示插秧的动作技巧。“下田喽!”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带领下下田劳作。他们头顶烈日,汗水浸湿了衣裳,泥巴糊满了裤腿,费了很大功夫,终于使一排排秧苗整齐地挺立在田间。

进“双馆”,提素养。今年上半年,南宁市70所学校到南宁市科技馆(线上46所、线下24所)开展活动,比去年全年上升40所。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休息日等时段,到市博物馆、市科技馆参观学习88430人次。“科普大篷车”开进22所乡镇中小学,行程约2300公里,惠及学生22390人次。

C立足“双减”丰富内涵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南宁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研学旅行工作逐步形成了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各研学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主题活动,接待学校、学生及家庭参与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今年上半年接待量约5万人次,其中,南宁市青秀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接待1.7万人次,美丽南方研学基地接待1.6万人次,第一批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古岳文化艺术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接待3000人次。

以科研引领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涵。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主持的“核心素养本位下‘三段四维五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为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南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和“六精”管理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为南宁市“十四五”双减专项课题。

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银安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打造南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学校,围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劳动实践等板块,深化课程体系,继续创建一批示范基地、一批示范校、一系列精品课程和精品路线。(本报记者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