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退休老农技24年助农,每年有200天奔走在田间地头
2022-04-11 08:46:17 来源: 大河报·豫视频
关注河南热线

吴新德在延津县僧固乡位庄村农田察看小麦长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亚林文图

“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我一辈子的目标!”这个嗓门洪亮、讲话中气十足的老人叫吴新德,今年已是83岁高龄。一年365天,他有200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授科技种植知识。他曾经是延津县农业局局长,退休24年来,他走遍了全县及周边县区几百个村庄,举办有规模的讲座1000多场。

常年给农民讲课练就了“大嗓门”

“给农民讲课,从没有用过扩音设备,嗓门小了,后边的人听不清。”说起自己的大嗓门,吴新德老人这样向记者解释。

吴新德20世纪60年代从百泉农专(现河南科技学院)毕业,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有技术专长的干部。1987年,他以农技师身份,跟随市领导到日本大阪考察葡萄种植技术后,在延津县原塔铺乡推广种植沙区葡萄并取得成功。

1992年,作为新乡市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吴新德和吴金印、刘志华、刘炳银等同台受奖,他在颁奖会上所作的报告《穷急》道出了基层干部的初心,更道出了他改变农村农业现状的决心。从那时起,吴新德认为自己就是个农业技术人员,这辈子也离不开农业和土地了。

1998年8月,吴新德从延津县农业局局长岗位上退休。不当局长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游山玩水,享受生活。谁知道,吴新德比以前更忙了。退休后,他加入了延津县关工委科协,一心一意扑到为农民服务工作中。一年365天,他有200天奔走在田间地头。

常年和农民打交道,吴新德知道,时间上必须“迁就”农村人的作息规律。“白天你得到田里调研,群众碰到的问题当场解决;夜里大家都有时间,你给群众讲科技知识,这时候来听课的群众多。”在农村讲课,没有专门的会议室,这些散坐散立的农民,很多都上了年龄,声音低了怕他们听不清,吴新德不自觉就提高了嗓门。

延津这个老专家最爱农村不去农村和群众“喷空”就要生病

吴新德爱往农村跑谁都知道,有一次科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问他,“一个月多少工资?”结果周围的人都笑了。其实,吴新德不仅不拿工资,每个月还要倒贴钱。有时候怕群众等得着急,他自己出钱坐上出租车就去了。

有一年春节,吴新德在家待了几天,突然得了感冒,他知道这个病的“药方”,那就是必须到农村去。果然,他到农村去讲了两次课,感冒不治而愈。有一段时间,他因为失眠去咨询医生,医生建议他吃药,他说,不用吃药,到农村跑两天就好了。

讲小麦如何取得丰收,他编了个顺口溜:小麦丰收三件宝,穗多穗大籽粒饱。农民说,花生光黄,打硫酸亚铁也不见效,他接过来话,“不知道花生为啥黄,打‘硫酸亚爹’也不中”。农民笑了,他也笑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书本上的名词乡土化,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把难记的名词口语化。吴新德总结出来的“四化”,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把手机号、微信号留给群众他的朋友都是农民

吴新德下乡,总是会把自己的手机号或微信号留给群众,老百姓有啥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吴新德说,他的朋友都是农民。“吴局长退休了还给群众讲课,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说起吴新德,僧固乡位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启福深有感触。

“给农民讲课,光会农业不行,要成为百事通。”吴新德说,他不喜欢烟不喜欢酒,更不喜欢下棋打麻将,他一有时间就去县图书馆,看各类种植养殖书籍,掌握更多知识,不管群众问种植,还是家畜家禽喂养,都能给出满意的回答。吴新德说,帮农民解决问题,得到一句“谢谢”,让他最为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