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打赢“龙舟水”叠加特大洪水硬仗 全力推动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实处
2022-08-26 08:02:27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当时如果没转移出来,我觉得后果会很严重,因为不知道房子会不会塌下来,特别感谢政府和罗书记的帮忙。”回忆今年汛期发生的洪水,清远英德市西牛镇花塘村树山罗屋村村民罗金标仍心有余悸。

罗金标能够成功避险,得益于该村书记、村委会主任罗世煌提前发现滑坡的险情并及时组织转移。

防汛是“天大的事”。今年,清远遭遇历史最强“龙舟水”叠加北江特大洪水。全市各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全力推动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实处,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全面守护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全力迎战特大洪水

坚决打赢防汛抗洪硬仗

“英德(五)站已涨至33.94米,达到红色预警标准。”珠江防总于6月21日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5月21日至6月21日,清远全市平均降水量845.8毫米,为清远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较历史同期偏多1.3倍;其中降雨量最大的英德市平均雨量1280.5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2.3倍。本轮“龙舟水”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暴雨落区重叠、多种灾害叠加等特点,进一步加重了灾情。6月1日至24日,全市多个雨量、水文站点和水库出现雨量或者水位超警,各县(市、区)全面“开花”,超警累计达5837站次,是清远有水文记录以来影响范围最大、超警戒水位最多的一次。6月17日至21日,在全市49个水文站点中,有33个站点超过警戒水位,其中5个站点超过警戒水位5米,5个站点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特别是北江英德(五)站出现35.97米的历史最高水位,飞来峡站和石角站出现历史最大实测流量。

面对来势汹汹的“龙舟水”,清远市快速反应,首个北江洪水红色预警发布之后,清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坚守一线亲自指挥调度全市防汛抗洪工作,研判防汛形势,研究部署洪峰过境防御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充分发挥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作用,提前把危险区域群众全部转移到位,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反复强调要坚决做到“三停三转三巡查”:及时落实停工、停课、停产措施;严格落实江河堤坝巡查、山塘水库巡查、地质灾害点巡查,及时发现处置险情,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坚决落实地质灾害点临灾转移措施、病险山塘水库临灾转移措施、易受淹没区临灾转移措施。

据初步统计,此次洪灾,清远全市共转移群众152466人,清城区、英德市等8个县(市、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课,527个建筑工地停工、51家混凝土企业停产、141家非煤矿山企业关停,公共交通、道路运输停运119条。

英德市是这一轮强降雨的重灾区。该市响应迅速,多次召开防御强降雨会商研判会议,深入研究剖析雨情、水情的发展情况,提出防御部署意见,及时调整防御强降雨策略。英德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头率队,多次奔赴相关镇街指挥防汛救灾工作。

防汛是件“天大的事”

防得住才是“硬道理”

7月3日下午两点,大雨如注,因担心安全问题,罗世煌冒雨独自到罗屋村民小组周边巡查时,发现罗屋村民小组后山出现裂缝,并有泥水流出,山体有随时出现滑坡风险,他当即通知受灾的群众撤离。次日早上6时,上述山体出现塌方,对部分房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因群众已提前转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罗屋村村民的成功转移并非偶然,背后是清远市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2020年6月7日,源潭镇迎咀赤狮坑村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当地政府和村干部及时采取措施转移群众,终于抢在泥石流发生前成功转移全部55名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当晚赤狮坑村就被泥石流几乎全部吞没。清远高度重视迎咀赤狮坑村经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现场拍板,保留该村旧村庄灾后现场原状,作为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现场教育点,去年以来,组织全市的村党支部书记纷纷到现场参观,接受防汛救灾感性教育,将其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首个保留灾后现状的防灾救灾与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基地。

今年2月,清远市政府修订《清远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每年汛期前,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根据职责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落实监测单位和监测人。

与此同时,清远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在全省率先推动安委办实体化运行,市委编委增加市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专项编制8名;设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清远市应急指挥中心,核增事业编制10名。明确各县(市、区)安委办设在应急管理局,配备县(市、区)安委办专职副主任1名,增设内设机构、统筹调剂编制,承担县(市、区)安委办具体工作。今年3月,《清远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印发,提出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机制,推进灾害事故应急管理的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实施应急管理专业指挥员队伍建设工程,提升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指挥能力。

今年汛期,市三防指挥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并根据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变化,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精心组织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推进各级各部门形成最大工作合力。相关部门按照指挥部指令派员进驻市应急指挥中心开展24小时联合值守,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展开。

此外,自2020年潖江蓄滞洪区工程开工以来,清远狠抓工期、稳步推进。该项目是珠江流域唯一列入国家名录的蓄滞洪区,位于北江干流飞来峡水利枢纽下游约10公里的左岸,面积约88平方公里,涉及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源潭镇和佛冈县龙山镇,是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6月洪峰期间,潖江蓄滞洪区利用河道天然滞洪,并先后启用独树围、踵头围、大厂围、江咀围、下岳围等共滞蓄洪水约3亿立方米,为减轻北江大堤防守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清远市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235宗,治理河长1703.7公里,总投资约33亿元,达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的总体目标。中小河流治理坚持以人为本、系统治理、分期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重点解决河道行洪通畅问题,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保护好河流的自然生态,以整条河流和整个流域为治理单元整体推进,实行连片治理,大大提升了全市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党员干部闻“汛”而动

出动党员突击队员7.5万人次

“快快快,这一路上有8个灾害隐患点,村里还有9户独居老人!”5月11日,因强降雨,英德市黎溪镇辖区范围内出现多处不同程度险情,该镇党委委员李鼎新带队驱车前往松柏村开展防汛抢险救灾。不幸的是,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突遇河水上涨,李鼎新被洪流无情吞没英勇牺牲。

李鼎新是基层党员干部奋战抗洪一线的缩影。洪灾发生后,清远市、县、镇、村各级书记、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鏖战汛情,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救灾一线闪闪发光。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到北江大堤、英德防洪大堤、潖江蓄滞洪区、受灾群众安置点、水利枢纽、水库电排站等抗洪前沿阵地指挥检查,示范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三联系”和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等机制,筑牢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全市254名县领导、1187名镇领导、7209名村干部深入所联系的镇、村、户,及时解决受灾群众诉求。

清远启动党员干部下沉机制,统筹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力量,全面参与灾情排查、群众救助、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防汛救灾期间,组织市直单位干部职工成立一支700多人的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团市委发动广大青年成立一支近1000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作为基层工作的补充力量。

在防汛救灾中,清远全市各级各单位组建2500余支党员突击队,24小时在岗待命。全市共派出党员突击队员7.5万人次,持续奋战在重点部位防御、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河道巡检、房屋隐患排查、物资运送等各项工作中,把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防汛救灾艰险任务的最前线。

村支部就是“战斗堡垒”

网格员铸就“铜墙铁壁”

在防汛抗洪期间,全市所有在册的山塘水库和地质灾害点都有专职人员分兵把守,而更多不在册的山塘水库和地质灾害点则散落在各个镇村角落、大山深处,所有这些风险隐患都成了这次防汛防灾的薄弱环节。对此,清远市委把全市的村支部、村党小组都动员起来,形成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纷纷组织村民、网格员、信息员守护自己的家园,铸就抗洪救灾的“铜墙铁壁”。

6月20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网格员、90后瑶族姑娘盘来云像往常一样进行网格巡查时,发现后山一个废弃矿口涌出大量水流,引发山洪奔向村子。

她当机立断拍下了图片,并通过“微连心”随手拍小程序将情况上报。得益于盘来云的及时上报,当地党委、政府迅速派员除险,将59户217人全部安全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事件发生。“水浸入屋最高达1米,好在莎腰妹(瑶族人对未婚女青年的称呼)发现得早,让我们能及时、安全转移出去。”大麦山镇新寨村委会三洲村村民房四公说。

“从日常中发现不寻常,是我们网格员必备的‘技能’。”走村入户巡查、采集基础信息、联络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成为网格员四个月来,这是盘来云每天必修的“功课”。“做好网格员的工作,我认为要有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网格员在清远此次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网格员纷纷化身为防汛卫士,连续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利用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加强防御强降水巡查工作,实时掌握网格内雨情、险情、民情,切实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清远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明确提出把综合网格工作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党建、综治、信访、城市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全市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加快实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推动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清远全市6913个网格星罗棋布,超过1.43万名网格员、13.08万名信息员暖心服务,14.51万部网格手机互通互联,网格员和信息员在全市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重大疫情防控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凝聚新动力,逐步打通基层“神经末梢”。

党政军民齐上阵

防汛防疫同步抓

6月20日,在清城区飞来峡镇,水急路窄、沙石混杂,行进中,冲锋舟数次熄火,险些侧翻。武警清远支队二级上士周光明主动请缨驾驶,接下来的12个小时,小小的冲锋舟在洪水中来回穿梭几十趟,成功地将近百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救援快一分钟,群众就多一分安全。”周光明说。

随处可见的“橄榄绿”,为群众、为清远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军分区累计出动现役、文职、职工及基干民兵10197人次,军分区、各人武部主要领导带领全市民兵3000余人昼夜奋战在北江大堤英德段、蓄滞洪区、大燕河流域等艰险地段,成为抗洪抢险的突击队、主力军。

抗洪抢险期间,清远推动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化,及时建立网上巡查分类解决问题机制,将网上巡查发现信息分为“求助类”“谣言类”“质疑类”“有害类”四种类型,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置。全力畅通受灾群众求助渠道,加强微博、论坛等网媒巡查,及时留言、回帖处置求助信息。

洪灾无情,人间有爱。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并向清远受灾群众送去温暖的关怀。

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迅速推动灾后复建复产

6月23日,随着洪水逐步消退,清远市委把准时机,及时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为总指挥的清远市防汛救灾复产工作总指挥部,以及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的英德前线指挥部,带领广大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清扫清淤、卫生消杀、水电抢修等救灾复产各项工作随后马不停蹄开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志愿者齐心协力上阵,共同助力家园重建。

在清远市区一江两岸的南岸公园、江滨公园等公园广场,铁锹、笤帚、拖把、高压水枪等各种清淤“神器”齐亮相。“我们分三个梯队进行,厚重的淤泥铲下去,笤帚、拖把马上跟上,再进行两遍高压水枪喷扫清理,就这样一尺一尺地推进,各个工作点同步进行,最后就连成干净的一片。”清城区城管局园林所党员志愿者陆联军说。

英德市石灰铺镇村党员干部分片包村,逐户上门一对一做好受灾群众思想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详细了解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急需解决的困难,让受灾群众重拾信心。

为做好农业救灾复产工作,清远农业部门第一时间印发相关紧急通知,成立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派出3个救灾复产工作指导组,分赴受灾较严重的清城区、英德市、阳山县调研指导救灾复产物资筹备、灾后改种、晚造粮食生产。

迅速修复受损基础设施方面,清远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奔赴受灾一线,抢修受损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通电抢修人员3230人;三大通信运营商联合铁塔公司先后派出332支抢修队伍1122人;累计派出交通检查指导工作组746个4614人次,应急抢险救援队伍1276支6223人次。

广东省、清远市财政紧急下达抗洪救灾专项补助资金,分配下达到各县(市、区),专项用于受灾人员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过渡期生活救助、紧急采购储备和运输生活类救灾物资等工作支出,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为保障中考顺利开展,清远全力做好防汛防疫两手抓,对受灾考点情况进行预判评估,不能正常开考的考点,立即做好平移考点的考场准备和考生安排,严格按照中考考点安排做好组考工作。6月26日,清远中考拉开大幕,全市10万多学生参加考试,“应考尽考,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