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滚动 > 正文
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价格何以会走高?
2023-04-19 18:36:50 来源: 皮海洲博客
关注河南热线


(相关资料图)

从今年2月17日起,A股市场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而主板注册制的首批10只新股安排在4月10日集中上市,其中沪市、深市各有5只注册制新股。

从主板首批10只注册制新股的发行来看,23倍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果然被大幅突破。除了沪市一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最低为20.21倍,稍低于23倍市盈率之外,其余9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都超过了23倍,发行市盈率分布在26.81倍~90.63倍,最高发行市盈率约为23倍市盈率的4倍。

在取消23倍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后,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价格呈全面走高之势。实际上,这种发行价格的走高在科创板、创业板新股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紧接着主板首批10只新股发行的科创板新股某某科技,在行业市盈率为58.19倍的背景下,其发行市盈率高达368.92倍,是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的6.34倍,发行价格高达245.56元,直接将不少投资者吓得趴下。

为什么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价格会走高,甚至是大幅走高?

这是值得市场各方面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毕竟新股发行价格的过度走高,并因此引发“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发行,这被视为是股市的一大毒瘤。它不仅造成了有限的股市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加剧了新股的投资风险,严重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三高”发行是妨碍股市健康发展的,这个毒瘤必须予以铲除。

那么,在股市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能否铲除“三高”发行的毒瘤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注册制的实行推高了新股发行价格,但实际上,注册制的实行与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在2020年的时候,注册制下的科创板甚至出现过“三低”发行。如当年9月发行的某某新材,发行价只有2.49元;发行市盈率仅为11.51倍,计划募资2.155亿元,实际募资1.076亿元,远未完成募资目标。可见,即便是注册制,新股也可以不是“三高”发行。

那么,为什么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价格容易走高,甚至会引发“三高”发行呢?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



一是过去新股发行长期形成的“新股不败”现象,让投资者对注册制下的新股高价发行的破发风险认识不足,以至投资者还是热衷于打新股。虽然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也出现了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但投资者又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中签的新股不会破发,所以投资者还是踊跃打新,导致新股发行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新股发行价格也因此而走高。

二是市值配售打新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在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的背景下,市值配售是中小投资者的一项福利制度。但在取消了23倍市盈率限制的情况下,市值配售就不再是投资者的福利了,它甚至会带给投资者打新的风险。在全面注册制的市场环境里继续实行市值配售,让投资者没钱也可以打新,从而导致新股发行的虚假繁荣,并推动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

三是询价制度没有体现出市场化发行的原则。在经历了2020年某某新材的“三低”发行之后,管理层对新股询价制度进行了修改,从而引导询价机构报高价。毕竟报高价的机构可以参与网下配售,而报低价的却被淘汰出局。并且报高价的机构并不需要按自己的高报价认购新股,而是按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来认购新股,这就让报高价的机构成为受益者。因此,目前的询价制度是对报高价机构的一种鼓励。实际上,如果按询价机构的报价来认购新股,这更符合市场化原则,询价机构的报价就会慎重许多。

四是保荐机构为了收取超额保荐费用而推高新股发行价格。注册制下的新股高价发行,甚至“三高”发行,保荐机构是重要推手,而其目的就是为了收取高额的保荐费用。目前对保荐费用的收取,管理层并没有限高,尤其是超额募资部分,保荐机构的收费很高,通常都在募资的10%以上。对高额保荐费用的追逐,推高了新股发行价格。一些保荐机构为了一己私利,干出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事情。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的存在,从而造成了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甚至出现了“三高”发行的现象。由此可见,新股“三高”发行与注册制并无必然联系,只要管理层对症下药,是完全可以让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回归理性状态的。实际上,只有新股的理性发行才是全面注册制之福,同时也是中国股市之福,股市投资者之福。
责任编辑:hN_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