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苏格拉底学派(二)
2023-07-06 11:09:08 来源: 坤鹏论
关注河南热线

为什么人会觉得空虚无聊,是因为他只胡思乱想却什么都不做,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状态,因为人生真正的绝境往往不是事态的恶化,而是心志的消沉,而它的解药只有一个:Just Do it,赶紧、逼着自己做点事吧,不管做什么,不管事大小,关键是做。

——坤鹏论


【资料图】

一、麦加拉学派:把辩证法发展到了很高程度

在对辩证法的偏执方面,麦加拉学派绝对是紧紧步了爱利亚学派的后尘,不愧血缘里有着浓浓的爱利亚学派的传承,它充分运用了芝诺的辩证法,看起来就像是爱利亚学派复活了。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以善为“一”,坚信只有善才是真实的、永恒的。

“为了使人们对于一切特殊事物的意识陷入混乱,他们把辩证法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据说,他们固然是以很高的技巧来进行,可是却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来辩证,因此别人便说,他们不应当称为一个学派,而应当称为一个愤怒。”黑格尔这样评价道,“他们使辩证法成为一种更普遍和更重要的东西。”

麦加拉学派中的辩论高手当属欧几里德的学生、米都利人欧布里德,其特点是诡辩,而这个学派诡辩的恶名也主要是由他带来的。

黑格尔表示,对于欧布里德的诡辩的态度,“把它们抛在一边比去驳斥它们更容易些”,因为它们关于将日常语言引入迷途的诡辩是没有什么真正的科学价值的。

黑格尔解释说,人类的日常语言是建立在“沟通理解”基础上的,即承认、了解和知道别人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个沟通或者理解是建立在大家存在的一些共识,一些前提之下的,对于这些共识或者前提,大家都不会去怀疑或是质疑。

如果你去质疑这些前提或者共识,就会让沟通或者理解无法进行。

所以,黑格尔指出,欧布里德诡辩的本质其实就是搞语言游戏,偏离了沟通交流的内容,仅仅就语言自身进行片面理解。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绝对不会愚蠢到坚持鞋子是鞋子这样一种单纯同一的说法。

我们总是说,这双鞋子是黑色的,那双鞋子是皮鞋……或者其他什么说法。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企图对鞋子这一概念作出一些具体规定。

在我们日常的意识中,这些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因为,我所说的这双鞋子,不但我认为是黑色的,别人也认为是黑色的,所以丝毫不存在讨论或者交流的障碍。但是,这样说法的背后,已经预示着一个差别,一双“鞋子”和“黑色”的区别。

这双鞋子是具体的个别的东西,而那个“黑色”,是一个“普遍”的规定性。

可是,这些麦加拉学派的诡辩家们,就是坚持鞋子和黑色的不同,故意制造对立。

他们的目的就是只想让你说,鞋子是鞋子,黑色的是黑色的。

他们丝毫没有一种“对立统一”的想法。

这种诡辩就是割裂普遍和个别之间的联系,突出它们之间的对立,而实现他们的诡辩目的。

黑格尔明显瞧不上这些辩论,他指出它们是“游戏、开玩笑、是愚蠢的”,“他们只是在相互嘲弄和寻开心”,“我们德国人是严肃认真的,因此也谴责语言的游戏,认为是一种浅薄无聊的机智”。

但是,比智者派更进一步的是,麦加拉学派的诡辩家成了宫廷里的弄臣,因为“希腊人异常喜爱找出语言中和日常观念中所发生的矛盾,这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把形式的语言或语句当作对象,并不是为了拥护真理或反对人们所谓的真理”。

而且,“从历史情况中我们看出,这种知道如何使别人陷入困境并解除这个困境的辩证手法,乃是希腊哲学家们所共具的,曾被用在公共场所,也被用在国王们的宴席上作为游戏。”

二、麦加拉学派:欧布里德的几个著名悖论(上)

坤鹏论来介绍几个欧布里德提出的著名悖论:

1.说谎者悖论

这是最古老的语义悖论。

其内容为:如果某人说自己正在说谎,那么他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这个悖论经常被重述为:“我现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这句话是否可赋真值?

如果假设这句话为真,根据其语义,可得它为假;

如果假设这句话为假,其语义又恰好“是其所是”,可得它为真。

这样,矛盾等价式得以建构。“我现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通称为“说谎者语句”。

这句话之所以称为说谎者悖论,在于它没有答案。

后来不断有人对这个悖论进行研究,比如:著名的斯多葛学派的克吕西波,他就此写了六部书;柯斯的斐勒塔,由于太过用心研究解除这个二难困境的办法,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最后得了痨病死去;罗素在1903年到1904年这一整年里差不多完全致力于这一件事,但是毫不成功。

黑格尔指出,这样的悖论在后世一再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如:

化圆为方: 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的圆面积。

绞架过桥: 出自《唐·吉诃德》,有一座桥,桥旁还立了一个绞架,行人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才许通过这座桥,这个条件是:必须说出他真正要到哪里去,如果他说了谎,那就必须放在绞架上吊死。现在有一个人来到桥上,他说,他到这时来是为了在绞架上吊死,守桥人立马懵逼了,因为把他吊起,说明他说了真话,应当放他过去,如果放他过桥,那他就是说了假话。

是否打自己的父亲: 有人问梅内德谟,他是否已经停止打他的父亲了?如果梅内德谟答是,说明打过,如果答否,说明还在打,梅内德谟只能回答:“我既没有停止,也没有打他”,显然这个答案并不好。

小知识:梅内德谟

梅内德谟是古希腊哲学家,出身贵族,后来可能因为破产而成为建筑工人,受柏拉图或他的学生影响而从事哲学研究,再之后成为麦加拉学派的斯底尔波以及埃利斯的斐多的学生。

斐多在苏格拉底被处死后返回故乡埃利斯,聚集学生创立自己的学派,后来,梅内德谟和阿斯克勒彼亚得把学派活动中心迁往伊雷特里,该学派属于苏格拉底学派之一,被称为埃利斯-伊雷特里学派,但只存在一段时期,不久就消失了。

该学派的创始人斐多的观点较接近麦加拉学派,主要是探讨辩论术;而梅内德谟则主要对伦理学感兴趣,强调德性和知识的统一。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一样的。

2.隐藏者和埃勒克特拉

这个悖论说的是同时既认识又不认识。

我问一个人:你认识你的父亲吗?他答道:认识。

接着,我再问:你认识那个隐藏在帷幕后面的人吗?他答道:不认识。

我说:而他是你的父亲,因此,你不认识你的父亲。

这个隐藏者的悖论还变异为:埃勒克特拉认识她的兄弟俄瑞斯忒斯,但她认不出在她面前隐藏的人是她的兄弟俄瑞斯忒斯,因此,她不认识她自己的兄弟。

小知识:埃勒克特拉

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腊军团统帅阿伽门农的女儿。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阿伽门农回国统治,被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及其情人埃吉斯托斯杀死。

埃勒克特拉于是把当时12岁的弟弟俄瑞斯忒斯托付给一位忠实的仆人抚养。

而她则投奔法诺忒的国王,阿伽门农的妹夫斯特洛菲俄斯。

俄瑞斯忒斯长大后,姐弟按照阿波罗的神谕共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及其情夫,为父亲报了仇。

后来,弗洛伊德借这个故事隐喻那些有恋父情结的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责任编辑:hN_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