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文+旅”融合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让景区景点活起来火起来
2022-11-09 08:16:53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市区一天逛好心绿道,打卡穿城而过的线性社区公园,体验绿道慢生活的幸福时光;海边一天游滨海乡村旅游带,沿着滨海旅游公路尽览特色风情渔村,听疍家渔歌越唱越新潮;山里一天登高望远,徜徉在油画般的山野里,尽享山水野趣之乐。

刚过去不久的中秋假期,不少游客如此完成了他们的“茂名三天游”旅程。眼下,“市区一天、海边一天、山里一天”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来茂名旅游的“打开方式”。

茂名是一座拥有山海全地形资源的城市,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浩瀚大海、百里沙滩等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前景广阔。茂名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好心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滋养着城市文明,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当前,茂名正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打好“文+旅”融合牌,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以文塑旅

让景区景点活起来火起来

头顶“铜锣帽”、身穿花边围裙,一群疍家姐妹哼唱着传承百年的咸水渔歌,走上了疍家墟的表演舞台。台下,游客们或驻足观看,或举起手机拍照,中途还不忘发个朋友圈。

位于水东湾新城的疍家墟景区一期自今年5月开门迎客,疍家大姐郑淑红和她的姐妹们就成了景区的常客,时常受邀前去演唱咸水渔歌。出乎意料的是,这一门源自渔民在海上劳作时即兴创作的古老民间艺术,大受游客欢迎。

百年古老文化从现代舞台破圈而出,也让疍家墟景区活起来火起来。仅今年“五一”期间,疍家墟直播间各大直播平台累计观看就超150万人次,线下接待游客6万人,带动旅游收入约3000万元。

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茂名坚定文化自信,借助独特的“趁墟”文化,今年在各县域推进建设疍家墟、油城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和“一湖一湾一港一城一区一带”6个示范群,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成为富有文化魅力的特色景区。

当前,落户于高州市曹江镇帅堂,以冼夫人文化为核心主题的高凉墟项目已启动墟街风貌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有望11月下旬完工。高凉墟建成后,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带来更大客流。

南海之滨,充满俚族、疍家及渔商文化特色的疍家墟景区,目前二、三期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商铺招商已满八成,前景可期。

近年来,随着茂名文旅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茂名文化符号闪耀在各景区和乡镇村落,让文旅产品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在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美誉的高州根子镇,茂名依托荔枝文化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荔枝特色小镇和文旅景区线路,打响了“520我爱荔”荔枝文化品牌,培育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表示,茂名将继续做好文旅融合赋能的文章,加快“沉浸式”荔枝文旅开发,打造以四大古荔园为核心的荔枝“农旅文创一体化”旅游带,形成“旅游+荔枝”“文化+荔枝”等“荔枝+”融合发展模式。

▶以旅彰文

擦亮山海茂名文化底色

小东江畔,杏花村诗意流淌。河流以东大片的良田果林,孕育着闻名遐迩的金牌储良龙眼。

杏花村是近年茂名、高州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华段节点,逢重要节假日,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杏花村内,还有个网红打卡地——好心书吧,藏书超3000册。很多游客都把这里当作歇脚地,看书、赏风景两不误。

一直以来,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服务特色不够、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去年来,茂名将图书馆搬进景区,既为景区增添了文化底色,也让公共文化服务触达目标人群,提升了服务效率。

“我们在全市已建成20多个‘好心书吧’,希望通过这种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柯碧说。

除了图书馆外,文化展馆等场所也纷纷搭上文旅融合的快车,使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加彰显。

今年6月,冼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迎来了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展馆开馆。游客可以跟随展馆的导览图,回溯千年前冼夫人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历史脉络。

在浪漫海岸度假区,则建起了诗歌殿堂和中国诗人影像博物馆,每年都举办国际诗歌周,得到中外文学界高度赞誉。借力诗歌文化魅力,浪漫海岸度假区打造了茂名文旅新IP,成为南方诗歌旅游胜地。

茂名非遗资源丰富,在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中,“非遗+旅游”也成为一条重要经验。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木偶戏、高脚狮、木刻画等茂名非遗“老字号”悉数登场,让游客大饱眼福,同时还能近距离观赏今年上榜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化州王家拳,以及入选省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的茂南洪拳、电白沉香制作技艺、六双花灯等非遗技艺。

不仅如此,在塘霞俚街景区内,吃、游、购、娱各环节都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提升了非遗项目的融入性、互动性和代入感,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非遗活态魅力。

当下,着眼于3项国家级、22项省级、72项市级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茂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文旅开发建设,在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姿态融入大众生活。

■一线观察

一路串联滨海风景带

文旅融合“景”上添花

沿着一条公路畅游滨海乡村旅游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8月15日,随着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率先开放通车,茂名为广东滨海旅游提供了新的体验场。

茂名先行段全长18.65公里,将莲头岭风景区、放鸡岛旅游度假区、浪漫海岸、中国第一滩、南海旅游岛等滨海风景带串珠成链,形成一个交通便捷的环湾滨海旅游圈。在这里,既能欣赏渔港风情和沿线的田园风光,也能欣赏碧海与蓝天,拥抱阳光与海风。

不仅是景观看点多,人文亮点也丰富。疍家墟、塘霞俚街、南海开渔节三大地理标志塑造茂名滨海旅游的文化名片,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海洋文化、演艺文化等在这里交汇相融。

茂名滨海旅游和文化融合的步伐还在加快。《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茂名将依托滨海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滨海旅游公路沿线的冼夫人故里、明月港湾、歌美海景区、动感沙滩、浪漫海岸、丝路古港、欢乐海岛、晏镜岭-童子湾休闲海湾、莲头渔乡等九大滨海旅游项目,将茂名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纵观全域,茂名以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开发,唤醒消费活力,正为城市发展注入蓬勃生机。今年8月,“中国李乡·山水双合”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9月,高州市、化州市进入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五批名单,茂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增至4个。

至2021年底,茂名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878个。全市共有25个A级景区,2个乡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12个乡村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录。2021年茂名接待游客1111.2万人次,同比增长38.72%;旅游总收入102.02亿元,同比增长15.12%。(撰文:杨建雄曾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