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率先探索存量工业用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模式 推动“工改工”工作试点探索
2022-07-22 08:40:03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今年以来,广州释放“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强烈信号,在规划国土等领域陆续出台措施,强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供给。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赛道上,如何找到做优增量与调整存量并举之间的平衡点和发力点,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成为摆在增城面前的重要课题。

日前,《增城区推进存量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印发实施,通过构建管理、改造、政策三大体系,推进存量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力争到2025年累计推动6000亩存量工业用地“工改工”提质增效,建成10个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实现存量工业用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常态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办法》提出的存量工业用地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以及明确设定“工改工”监管要求,在广州各区中先行先试,为全市推动“工改工”工作进行试点探索。

保障管理成效

构建“信息平台+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对存量工业用地的管理,盘活低效存量工业用地是当前突破用地瓶颈、释放土地承载空间、提高经济发展效益的重要举措。

《实施办法》从综合管理和分类管理两个层面,对存量工业用地的管理进行规范,构建起一套“信息平台+综合评价”联动的全新管理体系。

综合管理层面上,增城将搭建由企业和土地权属人主动填报为主、业务主管部门和镇街补充数据为辅的企业(土地)综合信息平台,构建高度集成的企业(土地)综合信息全景图,以此对存量工业用地(企业)亩产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按3:3:3:1的比例划分A、B、C、D四档企业(土地),为后续分类管理和精准服务提供支撑。这一举措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存量用地底数不清、产出效益不明、管理缺失等问题。

与此同时,在分类管理层面上,重点明确了对闲置工业用地、低效工业用地、政府供地项目、村镇工业集聚区等4类用地的专项管理要求。

确定一批闲置工业用地重点处置名单,分类型分时序进行处置;明确低效工业用地范围,实施定向信息公示和差别政策;构建全区统一的村镇工业集聚区数据库,将各村镇工业集聚区列入“三个一批”(淘汰关停一批、功能转换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清单开展治理;梳理政府供地工业项目履约情况,督促强化履约责任,并开展常态化合理监管。《实施办法》从明确管理主体、列出对象清单、强化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增强全社会对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责任和意识。

确保改造成效

打造“产业监管+试点项目”模式

推动存量工业用地改造升级,向有限发展空间要效益。

《实施办法》提出,建立“工改工”试点项目推进模式,将连片面积50亩以上或固定资产总投资5亿元以上,按照“工改工”试点项目监管要求签订《项目投入产出监管协议》的,纳入“工改工”试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和支持。

目前,增城村镇工业集聚区较多,但普遍效益低下。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办法》将村镇工业集聚区的提质增效作为改造重点,将充分用好用足省市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项目导入,确保改造的持续动力和经济效益。

产业发展导向方面,《实施办法》明确,“工改工”项目将重点发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家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

此外,《实施办法》还对“工改工”项目设定明确的产出监管要求,即“工改工”项目在申请提高容积率审批前,需与镇街签订《项目投入产出监管协议》,明确要达到的亩均税收要求,并在项目建成后接受履约情况评估监管等。

增城开发区政研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已经在产业监管方面先行一步,市场主体也已认识到产业监管是大势所趋;增城在加强‘工改工’产业监管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在提高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防止存量工业用地改造后再次出现低效方面形成了较好的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增城区‘工改工’市场更加良性和高质量发展。”

增活力、提效益、强监管、促集聚。开发区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将以《实施办法》的印发实施为契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力促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发展空间,力争为广州推动“工改工”提供增城模式、增城样本。(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 通讯员姚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