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持续推进卫生强县建设 升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2022-08-11 08:08:31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专家入驻后,孕期的产检变得规范了,我很安心。”“以前经常要出远门就医,很不方便。专家来到饶平后,我们可以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潮州市饶平县妇幼保健院,时常能听到群众对医疗水平、就医环境点赞。

自去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以来,来自妇儿中心人才、技术、资源的全方位支持,提高了该院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水平,让饶平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院同质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

在广东省持续推动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饶平县围绕“建设卫生强县、打造健康饶平”的目标,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服务环境、加强培养引进医疗人才等措施,持续推进卫生强县建设。如今,县域基层群众“看病难”得到有效缓解,“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正逐渐成为现实。

资源融合

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

近日,广东印发的《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在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上,饶平县不遗余力持续深化医疗改革,探索医疗联合体建设。目前,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加入潮汕眼科联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托管饶平县人民医院,部分医疗卫生单位也同省、市高水平医院建立帮扶合作关系,以技术帮扶、专家坐诊、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等方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政府主导,饶平县还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让优质医疗服务下沉。2020年3月,饶平县成立了以饶平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浮山中心卫生院、浮滨卫生院、东山卫生院等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统一管理。

两年来,县域医共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加强“联合病房”“中心药房”“远程诊断中心”等各类体系建设,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积极探索医疗风险联合防范机制,实现县、镇、村医疗资源高度融合发展。

例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即饶平县人民医院)有针对性地在临床诊治、护理技术、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带动县域综合诊治水平全面提升;各成员单位卫生院也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学习,提高基层首诊能力,逐步实现群众“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

破解难题

升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在2018年以前,饶平县原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医疗服务能力较低,多数县重点医院位于旧城区,占地面积小、交通不便、业务用房紧缺、发展空间受限,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

群众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指针。为破解这一难题,饶平县委、县政府综合考虑、科学布局,对发展空间受限的医院实行易地新建,并通过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多渠道争取投资,对县公立医疗机构全面进行升级建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原是县内唯一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县100多万人口的医疗卫生中心,肩负着全县医疗、急教康复、教学、科研的重任。但长期以来,不少群众反映,医院设备落后、床位紧缺、交通不便,看病备受困扰。

2018年,饶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新建项目,将医院搬迁至县城城东片区。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当地的就医条件,为当地民众提供更为便捷、舒适、人性化的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该院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作用,将服务能力辐射至周边县市及福建省邻近县区,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北部山区医疗卫生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样牵动着县委、县政府的心。借省升级建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心卫生院的政策东风,饶平县于2017年将新丰中心卫生院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升级建设为县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5月完工并实现整体搬迁投入使用,填补了饶北地区没有综合性医院的空白,群众再也不需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看病。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看病住院难的问题,饶平县投入1.5亿元,按二级专科医院标准建设第三人民医院,打破饶平县没有公立精神专科医院的历史,有效破解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难题。自5月正式运营以来,已接收患者263名。

聚焦基层

规范化建设村卫生站

今年65岁的村民吴姨一直患有高血压,过去由于家门口没有卫生站,她需到14公里外的樟溪镇卫生院看病,单次车程需要30分钟。如今,她只要来到家门口的樟溪镇柘林村卫生站,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看着环境整洁、医疗设备配套齐全的卫生站,吴姨连连称赞。

推动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是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此,饶平县多措并举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打通基层医疗保障“最后一公里”。

从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出发,饶平县充分利用老村址、老学校、老卫生站等产权公有的老建筑物,严格按省村卫生站配置要求进行村卫生站改造扩建。新建成的卫生站统一设置诊断室、候诊厅、治疗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室和卫生间,配齐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吸痰器等38类基本设备。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5576万元,建成村卫生站280所。

如何让村医充分发挥村民健康“守门人”职责?饶平县定期组织村医参加诊疗技术、规范执业、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处理等培训课程,并规范化实施村医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每月一查、每季度一报、每年一考核”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将考评结果同绩效补助相挂钩,委托基层卫生院定期进行考核。饶平县还针对性开展人才下乡行动,下派32名基层卫生院医生充实到部分村卫生站,消除村医“空白点”。

创新机制

打造医技人才“强磁场”

提升县域医疗水平,人才是第一资源。多年来,“医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实困难始终困扰着饶平县。对此,饶平县通过创新招才模式、拓宽引智渠道,全力营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针对当前引聚医疗卫生人才存在的难题,饶平县多部门联动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饶平县引进医疗卫生人才“杏林新绿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细化分解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激励、流动、服务、管理、评价等举措近20条,以增编制、降学历、宽年龄、破职称、优服务等方式,打通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堵点”和“痛点”,以机制“活”促人才“活”。

探索新型招录模式,是饶平县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入“新鲜血液”的有效一招。利用县委、县政府赋予的人才引进自主权,饶平县赴南方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江西赣南医学院等高校招聘,2019年以来共招录医技人员134名。同时,参加省、市、县各类统一招聘,近5年共招录医技人才272名。

与此同时,饶平县摸索内部考核模式,采取内部竞聘方式,引进全科医师44名和首席专家2名。2014年,饶平县开始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项目,争取农村订单定向名额,增加培养指标。截至目前,共落实指标订单206名,已有43名学生毕业返饶,并分配到各基层卫生院工作。

要真正留住人才,必须增强外来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饶平县落实基层“一类供给”和边远地区岗位津贴,实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补助措施,并规划建设人才安居工程,协助解决人才落户、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通过制订《进一步加强人员管理使用的通知》,饶平县还打破论资排辈藩篱,启动一批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为引进的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南方日报记者杨可 实习生陈晓迎通讯员郑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