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优化城乡教育办学模式
2022-09-15 07:51:20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乡村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与其说他们离不开我,不如说是我离不开他们。”茂名市化州市中学教师彭小波是一位选择扎根粤西山区的高中语文教师。18年来,他多次婉拒从山区回到城市的机会,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乡村教师队伍水平不够高,是制约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也是群众一直牵挂于心的突出问题。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关键。

10年来,广东始终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持续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着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

10年来,广东不断加强省级统筹,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3年起,省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超208亿元,每年惠及乡村教师约32万名。持续夯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优化城乡教育办学模式,调整优化城乡教师配置,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下得去:

缓解偏远地区教师紧缺状况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脚沾泥土、愿做春泥的优秀乡村教师。

2018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

今年3月,根据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广东结合各地申报的教师培养需求计划及公费定向培养院校的年度培养能力,2022年计划招收公费定向培养本专科师范生和教育硕士共计2130名。

实施“强师工程”过程中,广东始终重视推进乡村教师补充工作,努力满足农村学校发展的需要。

2020年,省教育厅等4个部门发布《广东省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出具体要求。方案对教师的补充和配置机制作出细致安排,提出要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深入实施“上岗退费”政策和“银龄讲学计划”,加快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工作。

岭南师范学院积极响应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8年起主动承担广东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任务,2020年招收本科公费定向师范生460名,招生人数、招生专业排在全省高校首位;华南师范大学今年继续开展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专项计划,共招收210名,主要为汕尾海丰、汕尾陆丰、汕尾陆河、清远连南等地市培养本科师范生……

如今,“上岗退费”政策已吸引近5.6万青年教师到乡村任教,95%期满后继续在当地任教;招录超万名公费定向师范生在校培养,约有100多名公费定向培养教育硕士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任教;招募613名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讲学支教,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留得住:

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

过去一年,高州市招聘了不少新老师,其中仅荷花镇就来了34名新老师,这让荷花中心学校教师吴燕霞感到十分欣喜。但她同样担心,小镇留不住年轻的老师。“在过去,新来的老师往往干了3年,就会选择去城里工作。”她希望有更多人才来到乡村、留在乡村,让更多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如何让更多教师在欠发达地区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10年来,广东不断加强省级统筹,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上,2013年起,广东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突出差别化补助政策,分类分档进行补助,实现农村教师的全覆盖。建立生活补助长效机制,2013年补助标准为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2017年全省33万农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达912元/月,2018年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人均每月不低于1000元。

广东还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建设边远地区教师周转房,规划建设18.2万平方米,总投资4.55亿元,边远地区教师生活环境有所改善。

教职工编制管理制度也在持续完善。广东有针对性地完善面向公共教育服务短板和改革急需的编制保障办法,要求对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的乡村小学、教学点按照每个教学班配备2.4名教职工的标准核定编制。

许多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孜孜不倦。对于这些教师,广东还落实了暖心的规定,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

《广东省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教师颁发国家荣誉证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省荣誉证书,支持各地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清远市清城区大观小学此前开展“向扎根乡村的教师致敬表彰活动”,向在乡村学校从教满20年、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当看到小孩子学成走出乡村时,也是自己感到最欣慰的时刻。”陈美容说。80多岁高龄的陈美容从教长达41年,其中有超30年的时间在乡村任教。

教得好:

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今年1月,在线上世界跳绳锦标赛上,广州市花都区七星小学等4所学校的32名运动健儿夺得17金6银5铜。

“乡村小学也能让孩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1年前,七星小学副校长赖宣治来这所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小学,下定决心以体育教育改变现有教学形态。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他先后培养出36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11项世界跳绳纪录,获得奖牌超1000枚,让更多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根根小绳子,改变了无数学生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乡村小学的校风校貌。但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农村地区缺教师,尤其是缺好教师。随着硬件设施设备的改善,乡村学校要想“教得好”,提升教师素质刻不容缓,也需持之以恒。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及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优化培训内容,注重加强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的优质资源共享,也有效缓解了“三区”师资紧缺、优秀教师不足的矛盾,有力推动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强师工程”实施以来,广东深入开展“三区”(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教师专项支持计划,每年选派支教教师800人次。2021年起,广东实行“双向选派”,支援地同步接收受援地教师跟岗学习。按照“一县一案、精准施训”原则实施“三区”教师全员轮训,分层次、分类别、分学科组织专业培训。

深圳宝安“80后”女教师带着女儿在河源龙川支教的视频走红,视频中的女教师杨汇滢是宝安区燕山学校的一名初中英语老师。2021年9月开始,杨汇滢前往河源市龙川县登云镇登云中学支教,担任初二两个班英语教学工作,同时担任龙川支教组组长,组织17名队员完成教育帮扶任务,帮助当地提升教学水平。

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广东也给予农村教师更多政策倾斜。

今年4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对基层一线教师有不少“利好”政策。

比如,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是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在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和民族地区连续工作4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教师,任职年限在现有基础上放宽1年;对于乡村学校教师,不作论文、课题项目、奖项、头衔称号(含表彰荣誉)等刚性要求;在农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10年来,广东乡镇、农村专任教师中小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由0.49%提高到5.33%,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比例高于珠三角地区;农村初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15.56%,较2015年增长8.51%,与城市占比基本持平;高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21.55%,增长速度(5.98%)高于城市(2.28%)。

乡村教育,道阻且长。广东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但乡村教育更多的“硬骨头”,也正在被一一破解。( 南方日报记者刘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