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创新举措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 创新举措激活“一池春水”
2022-09-29 09:52:24 来源: 河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伴随城镇化发展进程,农村部分宅基地、住宅形成闲置浪费,而村庄面貌亟待改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用好各方面资源,把闲置农房、土地利用好,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业态,既能给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又能给到农村创业的人员提供相应场所。”武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华康说。

近年来,武邑县抓住获批省级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县契机,把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作为节约高效用地、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促进了农村闲置资源有效利用。

唤醒农村土地“沉睡资产”

根雕、根艺、枯艺、虫蚀……在武邑县韩王思公村,虫蚀艺人陈永顺利用一栋闲置农院设计改造成集展示、交流、制作、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五虫微博馆”,400余件作品让人大开眼界,引得游客纷纷前来参观。

陈永顺利用闲置的农家院创建“五虫微博馆”,得益于该县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工作。2020年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政策引领、稳妥推进、试点先行、保障有力”的原则,该县研究出台了《武邑县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试行)》,确定了由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具体操作的方案。

他们在全县524个村均设立调查小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宅基地台账。同时成立镇村工作组,对闲置宅基地进行细致摸排,登记造册,形成详细台账。做好政策宣讲。进组入户面对面宣传闲置宅基地盘活的实际价值,为老百姓算好经济账,争取他们对此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积极对接文旅企业、合作社和有返乡创业意向的青年,将前期梳理的本地发展区位优势和闲置宅基地可利用方向进行推介,增加吸引力。

为建立制度保障,他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指导意见》《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实施意见》等5个改革性文件,严格宅基地规划、分配、使用、调整、收回、监管等政策要求,让改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积极争取省级宅基地改革资金的同时,县级财政统筹资金900多万元,打捆用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创新举措激活“一池春水”

在深入摸底、科学研判、保障有序的基础上,武邑县按照民意为先、效益为主、稳妥推进的基本思路,确定了18个试点先行村,探索5种形式推进闲置资源改革新路径。

“三园一伏”盘活模式。在大紫塔乡靳紫塔村,过去空心宅残垣断壁、闲散地茅草半人高、到处垃圾的乱象如今变了样儿: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让人舒心。

在试点村中,该县推进见缝插针式的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建设,闲置宅基地与清理出的土地由村集体以宅基地所有权入股并负责前期投入,原住户以宅基地资格权入股,管理者负责日常管理;收益则采用由宅基地原住户、村集体、管理者各得三分之一的三方共赢模式。武邑县共拆除、平整残垣断壁6000余处,建设“三园”3000余处。同时,他们还在清理出的土地上建光伏电站,村集体与原住户共同收益。“三园一伏”模式因适用性广,迅速在武邑县众多农村推广开来。

“加工作坊”盘活模式。韩庄镇国英家庭农场的“芽苗菜”生产项目是该县的新兴项目,利用各种谷类、豆类种子培育出的“芽菜”营养丰富、无污染,深受消费者青睐。韩庄镇国英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治国常常这样向乡亲们推广芽苗菜种植,他说:“芽苗菜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投资小,周期短,利润可观,有几间房就可以种。”在国英家庭农场的带动下,40余户农户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培育车间种植“芽苗菜”,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18间,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

硬木雕刻家具和金融橱柜是武邑人自豪的“产业名片”,许多村庄既有这些方面的产业基础,又有懂技术、会加工的技术工人。这些村通过改造、置换、租赁等形式,将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改造建设成加工车间或小作坊,在为小微企业解困的同时,带动了村民增收。目前,武邑县依托硬木雕刻家具等产业,利用闲置农房及庭院等,建立起初加工车间4678处。

“民宿旅游”盘活模式。韩庄镇贾史庄村、审坡镇贾寺院村等村纷纷依托自身交通优势和文旅资源,通过“民宿旅游”模式,盘活了闲房老宅。

韩王思公村地处城区周边、紧邻衡水野生动物园,还有一定的文旅资源,就利用闲置宅基旧农房发展“民宿旅游”。他们成立了农宅合作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采取“农户+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形式对闲置农宅进行统一打造;确定了农户享受房屋租金、集体合作社按合同约定分享收益、企业经营的经营模式。由农户负责提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企业负责农宅改造和后续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方统一签订租赁合同,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餐饮、民宿、旅游等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现已改造农宅20余处。目前,武邑县发展休闲旅游的村庄区域6个,辐射带动周边村庄20多个,在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集体收储”盘活模式。赵桥镇刘家村是“人民楷模”李保国的家乡。为了将“太行新愚公”精神赓续传承,武邑县在刘家村探索了一条“集体收储”的路径。县政府拨付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闲置宅基地收储再利用的启动、奖励、补助及复垦工程,实现集体收储、集零为整、整体开发。对于收回的宅基地除按河北省区片地价补贴以外,再根据宅基证面积以每亩5万元的标准进行二次补助,有效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按照这种模式,刘家村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先后对17处5.71亩闲置住宅和宅基地进行集体收储,给予村民补偿59.4万元,统一建设了李保国教育基地项目。

“增减挂钩”盘活模式。审坡镇邱高寺院村,因其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相对集中且与耕地相连,就实施了村民有偿退出、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复垦的“增减挂钩”盘活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鼓励农户退出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节余集体建设用地达到复垦标准的(与耕地相连,面积达到600平方米),县财政按每亩15万元补助(农户只享受宅基地面积补助,宅基地以外的补助归村集体)。复垦后的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增减挂钩指标由县政府收储。

经过拆除平整、有偿收回后,邱高寺院村与耕地相连的26处闲置民宅和24亩闲置宅基地开发复垦,由原农户种植,增加了农户收入,带动了农民群众从“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

通过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武邑县试点先行村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河北日报记者 陈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