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探索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之路 “四两拨千斤”带动产业发展
2022-07-20 08:22:58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村里通了自来水,以后再不用为用水发愁了。”枫朗镇和村村党支部书记邓城安笑着说。群众喝上“放心水”,如今在大埔县逐渐成为现实。据悉,去年以来大埔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统筹省级涉农资金用于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切实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

从“用水难”到“喝好水”,背后是大埔县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取得的显著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来?该如何花?近年来,大埔县探索出一条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之路,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瞄准项目,精准实施,以绩效为导向,高效落实,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效益。

“集中财力办大事”“先谋事、再谈钱”“花钱必问效”……围绕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通过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小财政办大事的效益明显,一批批乡村振兴亮点工程也让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管出活力

资金使用更精准高效

“多亏了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的关心,让我们能够及时复产。”今年6月汛情期间,大埔县高陂镇坪溪村的种粮大户郑汉能一脸愁容,基地600多亩的水稻即将收割,丰收在望。然而因连续的降水导致其中230多亩严重受灾,颗粒无收。

“政府组织我们种植大户投保水稻种植保险,其中农户投保资金两成,政府保险费补贴八成,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即可得到保险赔偿,以减少水稻种植户生产成本损失。”郑汉能说,感谢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也感谢保险企业的快速理赔服务,为基地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尽快实现灾后复产。

实际上,政策性水稻保险保费补贴,来源于大埔县持续深化涉农资金整合,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让郑汉能等一批种植户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种粮更有积极性。

“统筹整合,目的是实现涉农资金的有效使用。”大埔县财政局副局长赖丕汉说,去年以来,大埔县紧扣乡村振兴主线,在省市涉农办的悉心指导下,瞄准项目,精准实施,以绩效为导向,高效落实,探索出一条具有“大埔特色”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之路,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时针拨回至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部署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改革大幕全面拉开。梅州市探索建立目标到县、任务到县、资金到县、权责到县的“四到县”涉农资金管理机制,充分给予县级制定“三农”规划自主权,激发涉农资金整合改革活力。

紧跟部署,大埔县成立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出台了实施方案,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工作指引等系列规章制度,切实使整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改革的初衷,是想解决涉农资金碎片化、低效化问题。”赖丕汉说,改革实施前,涉农资金分散,种类繁多,难以实现聚合效应,而且涉农资金来自多个部门,既有财政部门,又有农业农村、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多头管理,交叉重复,难以发挥政策效应。

如今,涉农资金从“九龙治水”实现了到“一龙管水”的转变。通过改革,大埔把涉农资金资源强力整合,方向相同、用途相近的财政涉农资金实行统筹整合,资金的使用更为精准,更为高效。

“改革赋予了县一级更多的资金使用安排自主权。现在下放了涉农项目审批权限,下达资金不指定项目,我们可以对标省委、省政府对乡村振兴考核要求,主动积极谋划针对大埔本地需求的项目。”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股股长张小兵说,这既提升了县域资源统筹能力,又实现了集中财力干大事、干要事、解难题。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据统计,去年大埔全县上报涉农项目145个,143个项目被省级审核确认,通过率、成熟度创新高。争取省级涉农资金4亿元,统筹各类财政资金0.73亿元,撬动社会投入4.49亿元,投入39个项目建设。

通过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投入各类急办必办涉农事项,目前效益明显。其中三河镇代表梅州市参加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获得优胜组名次,大埔县荣获“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用在刀刃

先谋事再排钱花钱必问效

行走在大埔县三河镇五丰村梅潭河碧道内的休闲步道,清风拂过梅潭河水面,泛起阵阵涟漪,让人感受到三河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村民休闲散步也有了好去处。这是三河镇去年参加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广受关注的考察点。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至县城段的梅潭河碧道是大埔县高标准万里碧道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底起,大埔县采取以水为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统筹治污、治水、治岸,致力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去年大埔县统筹省级涉农资金300多万元,撬动总投资2200万元的建设资金,让全长14.8公里的梅潭河碧道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大埔县河库保护中心主任连声超说。

梅潭河碧道的变化,得益于涉农资金的高效使用。

走访全县涉农资金使用工程项目,“高效”是点赞涉农资金改革成效的高频词。按照省财政厅出台的《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涉农资金原则上提前一年组织项目论证研究和入库储备,未入库项目原则上不安排预算。

“对于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成熟度不高、无法开工、无法支出的项目,省级不予安排资金。”赖丕汉说,现在改革强化项目导向和项目库的建设及应用,倒逼地方政府形成“先谋划事再安排钱”的理念。

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遐昶对于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给农业农村事业发展带来的转变和促进深有体会。

“改革前,县级业务部门一般等省级专项资金下达后,才开始启动具体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进度方面会比较滞后,改革后,一般会提前一年谋划来年的项目,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完。”刘遐昶说,对于争取涉农资金的项目规划现在更具前瞻性,项目成熟度越高,争取省级资金的成功率就越高。

不仅是引导“先谋事、再谈钱”,还要实现“花了钱,办好事”。

“以往涉农资金投入主体多元,相对分散,资金使用就像撒胡椒面,平均分配但见效不大。”赖丕汉说,改革的最大变化是重点把控好了项目的实施方向、可行性,有效克服了涉农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和分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此,大埔县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强化涉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管,努力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1月,大埔县委托第三方对2021年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对实施项目效益明显的单位进行奖励,形成绩效激励导向机制,确保涉农资金落地见效。

如何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目前,大埔紧紧围绕“突出重点项目、突出硬任务、突出成熟度,确保支出”原则和乡村振兴、对标三年硬任务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组织好当年涉农资金项目实施工作。

“确保更多项目进入省级统筹安排资金支持范围,同时确保更多上级资金投入本县发展,为大埔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张小兵说。

据统计,去年大埔县统筹1.78亿元完成5529.5亩垦造水田任务,有效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种植优质水稻8万多亩,完成省市下达3.6万吨粮食生产任务;统筹1.38亿元完成百侯镇侯南村村道改造、县道X973路面改造、梅龙高速茶阳出口道路改造、农村路养护项目等工程,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打通群众致富“最后一公里”……

“把钱花在刀刃上,让各类急办必办涉农事项落地见效。”赖丕汉说,这是大埔县涉农资金实行统筹整合的初衷。

形成合力

“四两拨千斤”带动产业发展

坐落于粤北山区的大埔县,被誉为“中国蜜柚之乡”。

产业因蜜柚而兴,2021年全县蜜柚总产量34万吨,产值15.6亿元,建设了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州柚·大埔蜜柚的“欧盟护照”更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大批量蜜柚通过物流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蜜柚已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

群众也因蜜柚而富,通过辐射带动,全县7万多户柚农发展蜜柚产业。

“大埔蜜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涉农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赖丕汉说。

走进大埔县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密坑核心园区,一座大埔县农业科技馆顿时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馆内大厅的屏幕上,由大埔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合作建设的5G+农业大数据平台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蜜柚种植一张图,利用5G遥感定位,只要大埔县内蜜柚种植面积超过一亩的上面都标注出来了,同时还有蜜柚企业及产业园全面信息。”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工作人员说,同时通过全国200多家较大型的水果批发市场,以及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的大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大埔蜜柚各区域的销售情况。

发挥蜜柚产业优势助推全县乡村振兴,蜜柚数字化转型升级无疑是最优选择。

据悉,为补齐农业数字化基础能力短板,大埔县整合省级涉农资金(其中连续两年共投入涉农资金596万元),以涉农资金为“支点”,共撬动1929万元的农业数据资源数字化建设资金,与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达成共建5G+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协议,包括建设农业数据资源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农业生产数字化技术集成示范平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质量追溯平台等。

“从2018年到现在,产业园经历了大的飞跃。如园内的5G+农业大数据平台,能把柚农种柚子的数据统计出来,隔壁还有科技馆。蜜柚清洗分选、精深加工近年来得到政府的扶持,厂房也都建起来了,引进无损测糖生产线,实现优质优价、按质论价,蜜柚生产标准化,提升了整体品质。”产业园实施主体、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展华说。

自2018年广东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大埔县充分发挥蜜柚产业优势,统筹各类资源,大力打造大埔县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向精深加工发力的同时,也致力提高柚果在“种、管、采、卖”方面的科技含量,提升柚果产业现代化水平。

蜜柚产业是涉农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生动注脚,以此激发了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通美食品有限公司等入园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深耕蜜柚出口和精深加工,蜜柚产业也将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做大总量,带动农户增收和产业发展。

涉农资金的撬动作用还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

如大埔县打造的“四好农村路”示范路枫朗镇大埔角至岗头村项目,全长22公里,串起岗头、南坪、岽顶湖等多个特色园区的产业路,连通大埔县、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等3镇20余村,进一步解放了茶产业的生命力,降低了茶农运输成本;桃源镇人居环境+陶瓷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统筹涉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众多乡贤捐资建设家乡,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既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又不能完全依赖财政资金,而是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发动村民筹资,形成最大合力。”桃源镇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邓礼剑说。

■相关

涉农资金让

文化小镇“美起来”

夏风拂面,禾稻飘香。忙完农活的百侯镇侯南村村民杨花媚习惯在村里散步,与邻居拉家常。

提及村中最近几年的变化,她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在侯南村生活了数十年,杨花媚直言村中这几年的变化着实让人意想不到,“道路宽敞了,干净整洁了,几乎看不到垃圾,还建起了乡村公园、文化广场等,生活很舒适。”

据悉,百侯镇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和人居提升两大工程建设,努力构建“路净、村美、水清、岸绿”的生态宜居镇村。

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首先要把环境卫生搞好,而这恰恰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难点。如何破题?百侯镇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突破口,通过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等,实现镇容镇貌质的飞跃。

“镇里通过采取集中重点整治和建立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全镇垃圾实行统一收集、转运,集中处理,实现镇容村貌焕然一新。”百侯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突破口有了,推进工作的资金从何处来?为此,去年以来,大埔县百侯镇统筹省级涉农资金共110万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没有涉农资金,我们工作也难以开展。”百侯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坦言,有了省级涉农资金的撬动,加上每年自筹的70多万元资金,2021年以来,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镇级垃圾填埋场后续运营维护、农村保洁人员补助等方面工作在全镇15个村(社区)相继展开。

“现在保洁员都上门收垃圾,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不仅全镇的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更重要的是村民成为乡村洁净家园的‘主角’,垃圾随处乱丢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村民还学会了垃圾分类处理。”这种变化,让百侯镇的镇村干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如今,在着力搞好农村环境的同时,百侯镇还着力对农村进行美化,让农村真正“美起来”。干净整洁的街道,逐渐吸引越来越多游人前来探访这座古朴的文化小镇。(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余灏 罗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