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完善
2022-07-28 08:29:48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事关区域发展、生态建设、民生福祉,也是市人大代表关心关注的事。日前,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上,市人大代表来到位于惠城区江北街道惠桥社区碧水湾小区进行现场调研,并就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笔者获悉,目前,惠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完善,全市城区1013个居民小区、508个公共机构、694个学校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示范带动成效明显,全市共建成2个分类示范片区以及7个示范街道,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惠城在各县区间连续排名第一

当日,市人大代表一行在碧水湾小区实地走访时看到,小区在人流量大的出入口位置设置固定宣传栏、垃圾分类雕塑,在小区各栋一层及负一层电梯间内张贴宣传海报并放置垃圾分类展板,还在小区各楼栋片区绿化带增设垃圾分类草坪不锈钢宣传牌40个,并于近期安装了智能垃圾分类语音系统,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营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碧水湾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果是惠城区突出的制度建立、教育引导、硬件建设”三项基础,抓牢“顶层设计、宣传发动、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努力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惠城打法”的生动注脚。

今年上半年以来,惠城区围绕“走访入户宣传覆盖率达100%,居民群众知晓率达100%,居民群众参与率和分类投放准确率达7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的工作目标,坚持全区统筹、分类施策,按照全程管理、全链提升、全域推进、全民参与的要求,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工作,多元共治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区居民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100%,集贸市场、餐饮机构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85%以上,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正逐步养成,各场所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设施基本覆盖,基本实现物业小区撤桶目标。

目前,惠城区印制了区级相关垃圾分类规范性指导文件约11份、印发四分类标识14万张、定制垃圾分类语音提示器3000个;全区组织开展专项工作培训会30多场。全区日产生活垃圾2000余吨,其中厨余垃圾量200吨,日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量近300吨,先期减量率达到17%。2021年以来,惠城区在全市组织每月开展的评估工作中,在全市7个县区排名通报连续排名第一,8个街道在全市22个示范街道评估考核成绩排名前列。

惠阳仲恺

力争8月创建成示范区

作为惠州首个分类示范片区,惠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带动成效明显。惠城区充分发挥“头雁”示范作用,大力推进前端分类投放的宣传督导,通过开展入户宣传、“桶边督导”、进社区进校园等多种线上线下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参与度,还建成桥东、桥西、龙丰、江北、河南岸5个垃圾分类工作示范街道。

大亚湾区也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大分流,小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系统化管理,建成霞涌、澳头2个示范街道。

目前惠阳区和仲恺高新区的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进,力争今年8月完成创建目标,各县的示范街道创建也取得预期成效。

综观全市,分类体系基本完善。全市城区1013个居民小区、508个公共机构、694个学校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配备“四分类”收集点4620个,确定各类场所管理责任人2214名;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等县(区)均已建成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实际处理能力达8500吨/日,与终端焚烧实际处理能力(约8500吨/日)基本持平,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100%无害化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目标;建成餐厨垃圾处理终端9座,处理能力743吨/日;建成大件和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再生项目5个,处理能力540吨/日。

“惠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建和‘部门下沉·共建一流’工作统筹开展,与城市管理精细化、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市’和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常态化工作一并部署、一体推进。”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主任翟伟中介绍,在2021年第三、四季度国家住建部对全国地级以上市垃圾分类工作季度评估中,惠州在同类别的全国76个大城市中排名第25名。

人大代表为垃圾分类

提出意见建议

视察中,市人大代表就惠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予以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市人大代表、惠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勘测院院长吴俊河建议加大投入,特别是多元化的投入。“目前小区物业公司投入现状参差不齐,有些投入很到位,有些投入很有限。”他建议,要制定基本投入的标准,再设立激励机制,落实评定激励的标准,促进小区物业公司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广东兆丰律师事务所律师梁敏基也认为奖惩机制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非常重要,垃圾分类做得好与不好,要通过奖惩措施形成导向。“垃圾分类做得不好,可以加收费用甚至罚款,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可以给予家庭奖励、可以跟社区绩效挂钩,通过行为引导形成习惯养成。”梁敏基说。

“包括碧水湾小区在内,目前各小区的四分类垃圾桶是一样大小的。”市人大代表莫勇为提出,可以借鉴深圳的做法,对垃圾分类四色桶的大小和设计进一步优化,比如量少的有害垃圾投放桶可以做小一点,量大的厨余垃圾桶可以做大一点,让群众分类投放更方便。

推动垃圾分类,市人大代表、惠州市公民伙伴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钟英红建议要从“政、社、企、家”4个方面建立起长效机制。“‘社’就是指社会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例如整合社工力量、志愿者力量等,形成居民共治共建共享的局面,也为政府投入减轻压力。”钟英红说。

座谈会上,其他市人大代表也纷纷提出意见。比如,加大培训力度,指导督促物业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要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主意识;用更多元的方式督促居民更好地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撰文:卢慧邓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