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治水大会战攻坚“深水区” 营建高品质现代魅力之城
2022-09-30 08:06:40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9月30日,顺德高规格举行“以水兴城”建设工程试点联围开工活动,标志着“七大联围、系统治理”头炮打响。

为了这一天,顺德准备了一年。自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后,从成立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到开展“清岸行动”,再到试点联围摸排先行和信息化同步,顺德谋定而后动。

行至“深水区”,攻坚正当时。顺德力争打破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水思路,开启“七大联围、系统治理”治水新模式,剑指打造“以水兴城”百年工程。

这是一场人、财、物的大比拼,更是一场理念、决策、创新的大会战。一部顺德史,半部治水史。因水而生的顺德在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如何书写重塑水韵凤城魅力的新篇章?

治水的“3.0时代”

城市的河流,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脉,也诞生着未来的远大抱负。顺德频频提及的“联围治理”,就是一项行古志今的创新。

“联围”是珠三角农耕文明的智慧。顺德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后来逐渐出现几个小岛,最终形成由河流切割、环绕的陆地。古时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低洼地开挖桑基鱼塘,造就了顺德联围水利特色。自宋代以来修建的桑园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2020年入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流水无形,风动无踪。这些本身不起眼的联围,却是人类文化与自然造化的交会处。联围之内是城市、乡村及无数支涌,繁衍了生生不息的文明。

另一方面,围内的箱涵、河涌、市政管网相互交织,污水收集处理、河涌水体循环等各个环节互相影响、制约。要让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就要将联围内的所有水环境问题溯源,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理。

“联围是顺德系统治水最好的选择。”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局长、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黎景带介绍,顺德根据珠江三角洲下游网河受洪潮影响形成以围为独立的引水排水单元的特点,以围为单位,将涉及全区12个堤围的区域分为七大联围,将流域涉及的所有主支涌、上下游、左右岸大小河涌一并治理。

换句话说,告别“1.0时代”的防洪达标治理、“2.0时代”的消除河道黑臭实现水清岸绿,顺德正式进入全流域科学治理的治水“3.0时代”。

实际上,这也是治水和治城辩证统一的思维大变革。在此之前,顺德五年累计投入超120亿元进行治水,消耗不少人力,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仍有不少黑臭河涌影响着城市品质,一些大型水道将城市形态分割成组团状,导致镇街“背靠背”发展,难以集聚资源提升能级。

“以前一说治水,就想到工程,一做管网工程,二做污水处理厂工程,没有考虑水环境、水生态等,这就是工程思维。而且很多时候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为出发点,忽视治水的目标性和可达性。”黎景带认为,联围治理,意味着真正摒弃工程思维、考核思维、碎片思维,实现从碎片化治理转变为系统治理,从底数不清到摸清家底,从技术路线不明到形成科学技术路线,彻底解决水环境问题。

为此,去年12月,顺德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总指挥的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坚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实现高位统筹和高效运转,打破原有的分条块、分部门的“九龙治水”模式,实行大兵团作战,一盘棋治水。

在此基础上,顺德选取南顺联安围和群力围、石龙围作为两大试点联围,摸索经验、作出示范后再在其他联围全面推广,誓要探出一条“以水兴城”的生态之路。

“看不见的战争”

“顺德治水的决心让人印象深刻,‘四先四后’原则敢为人先。”顺德试点联围工程全过程咨询设计负责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倪安霜说。

倪安霜说的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四先四后”是指先摸排后设计、先清拆后施工、先试点后推广、先治水后治城。

因为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基础是排查。但过去治水更多是“边摸排、边建设”,导致治水反反复复,效果不佳。而这次,为了摸清试点联围排水系统的“家底”,顺德下了重本。

历时6个月,高峰期投入工程技术人员1086人,投入三维激光扫描仪、船舶式CCTV、暗涵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设备372台套,从“源、网、厂、河、城”5个维度全方位摸排试点联围,经复核摸排成果准确率达98.21%。

以全域纳入试点的陈村为例,自2021年底起,已通过大兵团、地毯式摸查掌握全镇污水厂站、管网、河涌及排口、污染源、人口经济分布五大方面的信息,并形成“一张图”及数据分析模型。

不仅如此,顺德坚持摸排先行和信息化建设同步,利用大型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全域77.59平方公里三维数字底板,实现直观、真实和高效的数据可视化交互。

同时,通过在三维底板上落点和实时数据挂接,实现外业与内业同步、成果使用与线上查询同步,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分析数据,整合形成了排水单元划分一张图等十四张专题图,有效辅助治水工作高效开展。

“顺德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大量数据,摸清了顺德治水的本底,对流域内水环境问题根源进行分析诊断,梳理问题清单,为后续的技术路线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倪安霜说。

摒弃工程思维,顺德沉心静气,并不急于上马。而是充分运用摸排成果建模进行定量分析,做深做细技术方案。

围绕治水目标可达,顺德将工程方案划分为7大专篇15个专题,用2个多月先后组织30余场专题研讨会,论证具体工程措施与水质达标之间的逻辑桥梁,确保每一项工程措施针对性强和充分必要。

经过大量严谨、细致、科学的论证,顺德初步总结出“挤外水、收污水,大分流、小截流”的治水总体思路,构建“封闭的污水系统、开放浅层的雨水系统、高效的截流系统、全要素的智慧管控系统”等四层排水系统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对顺德本次试点联围本底排查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迄今为止,地方政府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角度能做到的非常系统、有高度、全面深入的报告”。

向上突围的新通道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以治水为治城的总开关,顺德将打开一幅“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的新画卷。

本次试点联围包括南顺联安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和群力围、石龙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面积分别为48.51平方公里和26平方公里,涉及陈村镇和北滘镇,采用EPC+O模式,也即施工图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实现“建管并重”,有利于工程效果和水质达标。

陈村镇副镇长、镇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黄剑斌介绍,陈村将开展以水兴城综合规划研究和美岸行动专项规划,立足陈村“湾区极点”“广佛之心”的优越地理位置,整合丰富的花卉水网资源、轨道交通等优势,围绕“千年花乡”核心价值IP,找准目标定位,搭建“绿芯+水脉”以水兴城总体框架。

北滘镇党委委员、镇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指挥岑坤杰则表示,当前是北滘治水治产治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北滘要深刻把握“治水大会战”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向纵深推进北滘以水兴城工作影响力,营建高品质现代魅力之城,奋力为顺德建设高质量先行示范区勇当先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拥有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江河沿岸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滨水景观,是高密度城市中稀有的城市开敞空间。正如黄浦江之于上海,珠江之于广州,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及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

在深圳,通过茅洲河流域整治,建成6座生态湿地公园、10座雨水花园、45.6公里漫步道,以及茅洲河展示馆、南光绿境公园、左岸科技公园,打造出滨水活力空间。同时释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拓展了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空间。

水是顺德的文化基因,发展重心回归河流,重构城市格局和塑造城市灵魂,既尊重了顺德的历史底蕴,也抓住了顺德独特的名片和个性,明确了城市向上突围的方向。

“只要做好了以水兴城,生态环境好了、城市品质高了、市民生活幸福了,人才、企业、资金等发展要素都会主动流向顺德。”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表示,“以水兴城”是百年工程,顺德将把治水和发展统一起来,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水到渠成”。(●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