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扎实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广东特色气象服务品牌
2022-10-17 08:31:16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近日,广东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模式在“鲲鹏”高性能计算系统上实现运行,向数值预报自主可控迈出了重要一步。率先实现数值预报模式全面国产化,是广东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美丽一瞥。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做好气象工作对于做好综合防灾减灾、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重要。

十年来,全省气象部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防灾减灾▶▷

气象监测预报业务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气象灾害对广东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这得益于不断提升的基础业务水平。

监测更精密,全省气象监测网络与信息支撑系统日趋完备。广东基本建成地海天空一体化的现代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综合监测站网密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粤港湾大湾区及其周边区域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增至42部,与12部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构成雷达协同观测网,实现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全生命周期立体精密监测。

同时,省气象局积极推进“村村自动雨量(气象)站”项目建设,并建成广州地面气象卫星FY-3(风云三号)和FY-4(风云四号)直收站。海洋气象监测范围也从离岸100公里延伸至300公里,气象探测自动化程度达到100%。构建“云+端”业务模式,建设观测实时在线、数据标准统一、历史实时一体、业务流程扁平的共享气象数据大平台。

气象预报更精准,有效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在2021年,中国气象局将广东列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先行试点省,以此为契机,广东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

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偏差缩小为71公里,12级以上台风路径预报偏差缩小为55公里,暴雨预警准确率提升至72%、预警提前量达到60分钟以上,龙卷风准确预警全国首开记录……有效应对了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极端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

同时,广东开创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课停工机制,打造巨灾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广东样板”,推进完善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将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

近年来,面对“彩虹”“天鸽”“山竹”等30多个台风和“18·8”极端特大暴雨洪涝等140多场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全省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做好每一次过程服务,发布预警信息覆盖160亿人次,全省气象灾害对GDP影响率降至0.19%,因气象灾害致死人数从百位数降为十位数。

精细服务▶▷

打造广东特色气象服务品牌

当前,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也越来越精细。省气象部门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气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向公众提供日益优化的气象服务。

微博、微信、停课铃APP等组成“粤天气”统一品牌,“缤纷微天气”微信小程序为公众提供贴身气象服务,在“粤省事”平台随时可查询全国任意地点气象信息……基本达成“每个家庭至少可以通过一种渠道获取气象灾害信息”的目标。

省气象局还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10个气象服务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任务,加大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扩大对偏远地区、弱势群体气象服务的覆盖面。

此外,气象服务经济发展作用更加凸显。聚焦国家战略,助力“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高标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其中广州正在建设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和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组建大湾区气象智能装备研究中心;深圳持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建设;珠海积极推进珠澳气象创新与应用研究中心运作。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加速构建,有效提升大湾区城市群和五大都市圈气象治理水平。

聚焦“三农”工作,省气象部门加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针对水稻等粮食作物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注重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气象服务保障纳入“三区三园”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政策性气象指数保险,推广多灾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

聚焦生态文明,为减排降碳提供气象智慧。当前,依托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中心广东分中心,省气象局加强业务系统和技术团队建设,指导各地气象部门开展监测评估业务。并打造岭南生态气候好产品、城市生态氧吧等生态气候资源品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并建设臭氧观测站网,助力蓝天保卫战。

科技攻坚▶▷

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增强

回顾十年发展,气象预报预警能力的提质增效,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

省气象局坚持核心技术实现自立自强,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3—1”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以此为基础,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具有“智慧”特质的精细化数字网格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精细度和准确率持续提高。

在创新进取的氛围中,全省气象科技不断突破。以“天河二号”超算资源为支撑,广东区域数值预报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台风数值预报模式能力达到世界高水平。同时,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野外试验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崛起,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本摆脱了对国外核心技术的路径依赖。探索开创粤港澳、跨部门、局校、局企等合作新机制,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

未来,省气象局将继续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构建自主可控的气象核心业务技术体系,加强对天气机理、气候规律、气候变化等基础研究,推动气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应用,聚焦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等关键领域,解决核心技术关键问题,构建科技领先的现代气象体系。

美好蓝图

分阶段完成气象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工程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新要求,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时代工程,这一工程该如何完成?

“我们将围绕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有序推进广东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阶段工作任务落地落实。”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说。目前规划分三个阶段推动:

第一阶段到2023年,要完成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1个全国综合试点、1个全国专项试点和13个省内试点建设任务,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部分)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构建起立体监测、预报预警、应急联动、信息发布、宣传教育、灾害评估、事故调查、保险赔付等全链条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气象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第二阶段到2025年,全面落实广东气象“十四五”规划,完成省部合作共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任务,巩固深化全国综合试点和专项试点建设成果,建成气象现代化体系,整体气象实力保持全国前列,初步具备印亚太区域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阶段到2035年,气象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成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实现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气象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撰文:张子俊王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