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 建设全国首家空海救援医院
2022-08-31 08:16:07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近日,“原位模拟”成了宝安社康医护人员间打招呼的热词。

原位模拟是指将生命课堂搬到临床一线,依托真实的病例、真实的场景,让参加模拟的人员置身真实的临床情景中。

原位模拟的兴起,在于宝安启动了“宝安区社康急诊急救能力提升三年计划(2022—2024)”项目,提出3年时间完成全区169家社康的急救原位模拟培训。

宝安启动这一项目基于持续多年对急救的重视,在于率先提出院前急救“分级接力”的概念,让辖区院外心脏骤停的出院生存率达到4.65%,高于全国1.2%的水平。

正如宝安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幸思忠所说:“启动社康急救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让宝安社康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更上一个台阶,能构建更为安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更高质量的社区健康服务。”

急救培训人数逾28万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而医院外发生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仅有1%左右。这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

心脏骤停的人,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递减7%—10%,十几分钟后,生存率接近零。所以,把握“黄金4分钟”非常重要。

所以近年来,可以救命的神器AED火了起来,各城市都在线下加快安装。

宝安也是如此,截至2021年底,宝安在公共场所安装AED1260台。但只有AED还不够,还要市民敢救人、能救人。

为打造宝安区“5分钟社会救援圈”,提高辖区急救水平,宝安连续3年把公众急救培训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由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挂靠在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统筹全区社会急救培训工作。

去年,宝安启动了“学校应急救护普及行动”,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融入学校德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家长课堂、纳入学生军训教学大纲。

与此同时,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将120急救系统、AED定位管理系统、志愿者(培训学员)定位系统、医院急诊出车系统相关急救资源统筹协调,破解120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前,伤员救治处于真空状态的问题。

截至2021年12月底,宝安重点针对公务员、公安、网格员、楼栋长、保安员、教师学生、义工、司乘人员、机场工作人员等,开展急救培训3926期,培训总人数超28万人。

今年以来,宝安区频频上演感人的急救故事。小伙子跑步锻炼时倒地不起,宝安中医院医生与两名好心人出手接力急救;一名1岁半的男童溺水,呼吸心跳停止,孩子父亲用所学急救知识进行抢救;一男童因异物卡喉昏迷,一外卖小哥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其施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宝安参训学员已成功救助51人,初步形成了由非医疗急救人员现场施救的社会急救文化。

社会急救培训的宝安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的充分肯定,深圳还在宝安召开应急救护培训现场会,大力推广宝安模式。

把社康中心变成微型急救站

尽管宝安区院外心脏骤停的出院生存率已达到4.65%,高于全国1.2%的水平,但是,距离欧美国家10%—12%的出院生存率还有很大的差距。

“要落实区委、区政府要求,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幸思忠说。

社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社康体系可以及早识别潜在急危重症患者,为后续院前急救和医院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在整个急救网络中具有关键作用。

当前,宝安已建成社康中心169家,规模全市最多。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卫服务工作量都位居全市第一,“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初具规模。

因此,宝安启动了“宝安区社康急诊急救能力提升三年计划(2022—2024)”。

原位模拟教学是指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加入模拟案例进行情境式模拟的一种培训方式。此次宝安引入标准化病人和高端智能模拟人,由资深的模拟教学专家担任教学导师,在社康机构现场模拟运行急救案例,全流程再现急救病人接诊、问诊、急救处置、转诊等流程,案例运行完成后,专业模拟导师进行专业复盘,提升社康急危重症早期发现能力和早期应急处置能力。

按照计划,宝安将在2022年至2024年分阶段推进社康机构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3年实现全区覆盖。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社康机构急救设施设备配置水平,优化急救药品配置,加强社康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社康机构的急诊急救能力,筑牢医疗安全防线。其中,今年将完成56家社康机构急救原位模拟培训。

深圳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赖金明表示:“我们要将这个项目打造成有影响力、可持续的品牌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评估,为在全市推广积累经验。”

“宝安将急诊急救能力提升作为社康中心扩容提质的一个重要抓手,这是‘强基层、促健康’的一个有益举措。”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创希望,宝安加大力度推动社康中心扩容提质,完善基层急救网络,把社康中心变成社区的微型急救站、培训普及急救知识的教育基地、社区急救的志愿者之家,为深圳基层急救贡献力量。

建设全国首家空海救援医院

《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急救设施组网工程”,加强社会公众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到2025年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率达到5%。今年全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更明确提出要提升社康机构急诊急救能力,试点原位模拟培训项目。

宝安“422133”工作主框架明确提出要夯实医疗这块民生领域的“硬底板”,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推进民生幸福城建设。

其中,基层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便是重中之重,社康建设便成为其中的关键一环。此次宝安“社康急诊急救能力提升三年计划(2022—2024)项目”便是提升社康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内涵的核心与关键。

为落实市级部署,《宝安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升急救能力,打造国内一流急救网络,形成包括“社会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病救治”的“四位一体”区域性急救医疗网络。

一方面,要完善社会急救体系。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全覆盖社会急救培训体系,探索“5分钟社会救援圈”,建立宝安区智慧急救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另一方面,健全院前120急救网络。参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每3万人口配一辆救护车的标准,配足配齐救护车,同时新建含急救功能的社区医院,增设医疗急救站点,打造“10分钟医疗急救圈”。

此外,未来还将看到宝安加大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儿童救治“五大中心”投入。在各综合公立医院增设突发事件伤病员专用救治病区,提升医疗救治紧急扩容能力和改建能力。

全国首家空海救援医院也正在建设中。宝安将借此重点发展急救医学、创伤医学、航空医学及航海医学,探索与港澳联合开展紧急医学救援新机制,组建大湾区“空海救援医院联合舰队”,形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海陆空立体化医疗急救网络。(南方日报记者苏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