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源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城 构建“三区两带”实施城市提质行动
2022-10-11 08:38:00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从一座浮桥连接新市区和老城区,到如今两江三岸四通八达;从当年的节衣缩食,到现在的物质和文化丰富充实;从设立之初的山区小县城,到今天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生态明珠……源城区作为河源市唯一市辖行政区,乘着跨越式发展的东风,筚路蓝缕,如今正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源城迈进,加快打造全市综合枢纽、发展引擎,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市前列。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源城区顺势而为,谋定而动,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继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数据显示,全区过去5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10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市第一,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9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6.65亿元,分别增长9.2%、5.8%、23%;“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6.98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2倍;市场主体从3.64万户增加到8.1万户,发展动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奋斗岁月

突出产业引领全力做强做实做优实体经济

走进源城区工业园,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华域重工有限公司等工厂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人在忙活着,原材料通过了一道道“关卡”成为商品,销往海内外市场。在另一端,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作业,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作为由京东方精电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年加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营车载液晶显示器及其相关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广大用户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和知名度。

河源市将发展水经济产业作为产业兴市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打造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做好水文章、激活水经济,把“水库”变“金库”,是高水平治水兴水的内在要求。源城区以规划总面积约1860亩的水经济产业园作为主平台,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挖掘“源头水”发展潜力,以河源市内水经济龙头企业为引领,吸引更多食品饮料产业头部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总投资40亿元的华润怡宝项目已正式落户,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50亿元。

今年初,总投资18亿元的深圳特区建工科工项目签约落户源城区,实现了新年“开门红”。该项目将建成华南地区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流钢结构制造基地,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将为源城区发展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源城区将以低碳产业园为先进材料产业发展主平台,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产业,抓住东江航道复航和升级的契机,发挥水运优势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打造先进材料产业新高地。

紧随河源市加快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步伐,源城区以工业园一、二期建成区和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作为主平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重点企业增产增效,加大力度推动雅达电子主板上市,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构建“三区两带”实施城市提质行动

秋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是最适合游园的季节。经过综合整治后的源城区鳄湖公园,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市民眼前,白天湖面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上,晚上雾气缭绕,宛如仙境。

附近的城中城花园居民潘越表示,鳄湖公园改造后,不仅水生态得到了大改善,还复建了东门城楼、鸣凤桥、青曲牌坊等景观,让槎城文化古韵绽放在城市深处,大大提升了城市的“颜值”。

一座宜居城市的提质升级,不仅要扮“面子”更要夯“里子”。2021年,河源市共开工改造42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6357户居民,其中源城区就有40个老旧小区被列入改造名单。大景之变,横跨江湖;小景之变,咫尺邻里。当凹凸不平的路面被修补平整,当老旧的排水排污设施更新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当如蜘蛛网般密布的线缆被规整捆扎在一起,环境的蝶变换来的是居民幸福的笑颜。

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老城区内涵式发展,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和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客厅”,这是市第八次党代会、市“两会”对源城区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如何持续推进城市功能提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上取得更大突破?源城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将坚持系统思维,持续抓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用绣花心思为广大市民精雕细琢,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客厅”。

对此,源城区提出,差异化规划建设好各片区,构建“三区两带”区域发展新格局是源城区实施城市提质行动的具体思路。其中,上城街道、新江街道在做好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历史财产的前提下,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文脉,注重用绣花功夫做好小切口改造,推动老城区内涵式发展;埔前镇、高埔岗街道将推动“工农旅”三业融合,建设好南片区“1+3+5+5”旅游产业集群带,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入户大堂”;源南镇将加快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步伐,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谷、水主题产业园、钓鱼台片区三大功能片区高地,打造全市“城市客厅”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东埔街道、源西街道将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和业态,发展行政服务、高端商务、商贸物流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打造现代化商住中心和时尚品质消费集聚区。同时,源城区还将控制好新丰江、东江两岸建筑天际线,规划建设好滨江碧道,使之成为城市最美的景观廊道。

农业高质高效打造河源城乡一体化发展样板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源城区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中的温泉酒店一房难求,来自珠三角的游客纷至沓来。这个集农业、旅游、地产的综合体除了给陂角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还给村民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

源城区乡村产业布局不仅仅在春沐源大获成功。从2018年开始,源城区以“千企帮千村”为契机,以创建省级现代产业园为依托,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培育埔前镇陂角村蔬果园、坪围村花卉种植、上村村草莓园、双头村水果采摘园、中田村众田魔芋种植产业及源南镇风光村葡萄园等一批项目,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们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联合农村科技特派员驿站、创业导师团队、双百社工站和双头双创直播间,依托企业农村电商示范站等载体,推动农村电商迈上新台阶。”源城区埔前镇双头创业园负责人潘丽说,创业园直接带动双头村35名脱贫户创业就业,间接带动235人创业就业,连续5年为该村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分红共110万元。

双头创业园作为一个综合型农村电商服务基地,是农业、农副产品、教育、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孵化基地,对双头的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功孵化出了该村第二个村集体产业项目——双头水果采摘园,全面打通农产品产、供、销的障碍,实现农副产品产销两旺。如今,在双头村的生鲜配送公司也已开始运营。

作为“蔬香田园·静谧山水”示范带沿线5个村庄之一,如今的陂角村推门可见绿、起步能闻香,到处是一派美丽乡村崭新面貌。

随着乡村“颜值”不断提升,加上春沐源、客天下、巴伐利亚三大景区集聚优势,打造美丽乡村旅游胜地的条件得天独厚,示范带走出了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为此,源城区加快打造连片区域路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打造独具埔前特色的“三天两晚”精品旅游路线。

以点带面、串珠成链,“蔬香田园·静谧山水”示范带的成功打造,是源城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示范“带”动,源城区举全区之力推进“五大振兴”,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赓续奋斗

乘势而上汇聚加快源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后五年,是源城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增速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转型期、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源城区将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赣深高铁通车等重大机遇,坚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继续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奋力开创源城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更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优质化、多元化发展,都市型农业品牌化、精品化发展,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7.5%。

——改革开放更加全面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开放观念、市场化思维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接近“双区”水平。

——城市首位度和核心竞争力更加凸显。城市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对接“双区”、打造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取得积极进展。乡村振兴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公园城市成为城市的基本形态。

——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更加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合理,“双碳”“双控”工作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优势巩固提升。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持续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社会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平安源城、法治源城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雄关漫道,征程再启。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接下来,源城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继续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书写高质量发展壮丽新篇章,把美好愿景刻画在这片热土上!

一线案例

“五彩”志愿服务

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源城区东埔街道丰源社区志愿服务驿站,每天都可以看到几位身穿紫衣的志愿者,或为行人免费提供茶水、或为忘带零钱乘坐公交车的群众兑换零钱……

他们是丰源社区“五彩”志愿服务队中紫色便民队的成员。近年来,丰源社区重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全面启动“五彩”志愿服务新模式,构建精细化服务的彩色党员志愿服务网络,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力促“有困难找党员、有困难找彩虹志愿者”成为新风尚。

深挖特色点亮志愿服务品牌

丰源社区“五彩”志愿服务是将社区服务对象归类,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精准志愿服务,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彩’志愿服务队包括红色先锋队、绿色文明队、黄色帮扶队、蓝色宣传队、紫色便民队。”丰源社区居委会成员介绍,各服务队根据自身职能,分工协作。其中红色先锋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绿色文明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黄色帮扶队营造邻里互助氛围,蓝色宣传队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知识宣传,紫色便民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围绕群众生活所需,为小区居民提供理发、磨剪刀、修理小家电、量血压等便民服务。截至目前,五彩志愿者根据自身职能,创新开展各项活动,共计开展志愿服务230余场次,服务群众上万人次。

打造阵地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2017年,丰源社区的志愿服务队只有30多人。为壮大志愿者队伍,社区工作人员找到社区文艺队,动员文艺队队员加入志愿者行列,再带动其他人加入。经过动员,当时就有100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

如今,社区成立起5支志愿队伍,由92名党员先锋带头,提供“推送式对口专业化志愿服务”,并建立了“五彩志愿”登记、管理制度,对5支志愿队伍党员及志愿者共400人进行了登记造册以及跟踪管理,形成长效体制机制。

在“五彩”志愿服务队勠力同心之下,丰源社区的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已服务社区居民上万人次,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丰源社区先后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河源市2021年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今后丰源社区将继续创新“五彩”志愿服务精神,联合丰源学校的家委护学岗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未成年人相关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创文明和谐社区。(●南方日报记者吴思旻余佩 通讯员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