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涌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泉眼” 优质产业空间筑牢发展基石
2022-07-08 08:38:30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7月6日,2022光明招商大会在光明云谷举行,国内200家企业代表来到光明,洽谈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额超600亿元,签约范围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科研机构、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江西百神、江苏科森、苏州纳微、厦门盈趣等一批市外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产业链龙头企业计划在光明投资。这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充分说明各类市场主体持续看好深圳、看好光明,为光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根基。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迎来先行科研经济、高质量产业集中涌现“新泉眼”的黄金机遇。除了以优质空间、产业链、优质营商环境赋能招商,光明区还通过独具光明科学城特色的科学、全链条政策体系赋能招商,让各类优质企业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得更好。

54.6%8+5

集群效应引来链上合作伙伴

光明区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8年成立行政区以来,光明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从483亿元增加到804亿元,年均增速达9.5%,高于全市年均增速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占GDP比重达54.6%。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847家增长至1735家,国高企业从987家增长到1703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61家。

今年6月6日,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其中,“8”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现代时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5”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其中不少产业已经扎根很深。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约920亿元,产值规模全市各区排名第三;拥有华星光电、日东光学、欧菲光、艾杰旭等规上工业企业250家;未来将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和应用等领域,争取到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1400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30%左右。

此次签约的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美光电”)就是冲着光明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的集群效应而来。恒美光电主要从事偏光片、光学功能膜、光学补偿膜等显示屏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华星光电产业链上游企业。业务总监谭智敏介绍,公司计划入驻华星光电高世代面板产业配套项目产业园,规划建设偏光片、光学功能膜等产品生产基地,“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在光明已经有规模效应,产业政策也有优势,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我们非常看好在光明的发展。”

已经在光明区有产业布局的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进一步拓展产业版图。欣旺达副总裁梁锐表示,光明区是创业兴业的福地,欣旺达在光明享受到了非常好的产业生态以及营商政策支持,“我们希望在光明区进一步打造世界一流的动力电池研发中心,打造世界领先的‘灯塔工厂’,引领整个动力电池板块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落户光明,共同打造一个新能源的产业生态。”

9+10+2+2

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双重属性带来强大磁吸效应

除了用产业链赋能招商,光明区还凭借光明科学城独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支持政策,加速催生相关产业集聚的连锁反应。

据了解,光明科学城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了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此外,还有10个科研机构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大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以生命健康领域的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例,为满足生命健康领域企业可验证、可模拟、可开发的创新需求,开发了包括大小动物实验平台、测序平台、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等15个产学研一体化的专项平台,并建立面向设施使用企业的定制化服务中心。在信息领域,光明科学城布局的“鹏城云脑”网络智能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促进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应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新材料领域,光明科学城布局的综合粒子设施,在量子材料、能源科学等领域研发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光明科学城还通过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通过组建创新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合作等方式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例如,深圳湾实验室与拜耳制药、迈瑞医疗等企业进行了深度科研合作,与辉瑞合作共建百瑞创新中心共同推进药物研发转化。

科学赋能产业、赋能招商已经开始发挥出实质性作用。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和高端科学仪器等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与销售。此次签约,也意味着该公司将在光明区设立大湾区研发基地大湾区总部,重点布局量子科学仪器的研发。

“光明区科学家与产业之间的互动模式非常灵活,让我们做产业的有问题能够及时跟科学家进行交流探讨。”妙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张金保表示,希望跟深圳中科院脑科学研究院以及光明区脑设施的平台进行产业和技术方面的合作,通过供应技术迭代加速产品的问世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

数据显示,光明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正在借势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其中,生物医药产业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约48亿元;拥有卫光生物、万和制药、康泰生物等规上工业企业14家;未来将重点发展创新药、全新剂型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等领域,争取到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250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17%左右。

22.8555

优质产业空间筑牢发展基石

充足的产业空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尽管区域面积在全市占比不大,但光明区现存工业区块线范围有31.8平方公里,已列入市较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片区规模达22.8平方公里,位居全市之首。

光明区以最具科学味的产业空间赋能招商,在科学城布局了两类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空间。一类是产业创新中心,以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为代表,首创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在同一栋楼内办公,形成了“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另一类是科研经济园区,打造集“科研空间+中试平台+制造空间+专用设施”于一体的专业园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离招商大会举办场所不远处,是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的卫光生命科学园。园区建筑形态现代、环境优美,更为关键的是,层高达7—8米、荷载800KG/㎡的生产厂房,层高4.5—7米、荷载500—1000KG/㎡的研发空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能全方位满足生物医药企业需求。这种专业园区即使在粤港湾大湾区也十分稀有。

颜值高、有内涵的专业园区正在光明区集中涌现。光明区去年对首批10个符合产业规划的特色产业创建园进行授牌,满足不同产业、不同种类企业的空间需求,引导产业集聚。目前,10个专业园区陆续建成招商,总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

为了充分保障“8+5”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光明区高标准规划打造凤凰、马田、玉塘、公明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布局“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未来将供给555公顷产业用地。其中,2022年底可供应75万平方米,2023—2025年底可供应237万平方米,2026—2030年底可供应243万平方米。

在提供连片优质产业用地的基础上,光明区还将规划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为合成生物、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产业空间,初步规划8个产业片区占地面积约121万平方米,预计将供应高标准产业保障房500万平方米以上。

除了做好规划、用地保障,光明区还出台产业空间政策的支撑性文件,分别从建设高标准厂房、提升品质形象、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稳定使用成本及提质增效等5个方面、共26条,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其中,在建设高标准厂房方面,对M0用地高标准建设厂房的项目,给予项目产权主体最高2000万元奖励;对M1用地建设厂房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比例超70%的,给予项目产权主体最高2000万元奖励。

1151

有为政府、有力政策送来“定心丸”

“有为政府、有力政策”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光明区主动聚焦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迭代更新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系列政策包括一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套产业空间政策,主要为“1151”政策体系,具体为行动方案、若干措施、提容、综合提升、楼宇经济、空间直供、建筑设计指南;一批行业发展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制造业、金融业、商贸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支持政策;一系列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主要包括“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政策,“5”个未来产业专项政策。

在行业发展支持政策方面,光明区正在加快出台推进先进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先进制造业若干措施聚焦企业引进落地、培育壮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质量品牌建设、开拓市场以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方面发力,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近期光明区还将陆续出台“8+5”产业发展支撑政策,重点从全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转化、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创新企业、营造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专项支持。

此次招商大会上签约的还有一批金融项目。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就是签约企业之一。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国辉表示,该行将在光明设立科技支行,继续加深和光明区政府的全方位合作,结合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和光明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好光明区的企业和居民,为提升光明区营商环境贡献国有银行的力量。

除了政策支持外,公共配套等硬件也将是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随着进一步的接触,企业家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山环水绕、生态宜居、配套优质的光明,坚定了在光明能更好引才留才的信心。据了解,在人才住房供给方面,到2025年,预计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为短期来光明的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短期租住服务;到2025年,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88万个,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10余所名校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化学校。(撰文: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