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大力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一层楼
2022-08-31 08:32:08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夕阳余晖下,欢笑声从梅江区城北镇上村村的田间地头传来。近日,村里试种的第一茬红宝石水果玉米丰收,售价10元一根仍然供不应求,看着货车将一箱箱玉米运出村庄销往外地,村民们很是欣喜。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近年来,梅江区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不断织密筑牢乡村组织体系,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稳步推进乡村整体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探索出一套符合梅江区实际的方法路径,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创建工作为抓手,梅江区将大力实施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人才引领、产业引领、生态引领‘五大引领’行动,将全区7个镇(街)、81个行政村、852个自然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一层楼。”梅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组织引领

探索“强村带弱村”共促共建新模式

驱车行驶在梅江区乡间,昔日撂荒的田地被绿油油的禾苗填满,成为独特的乡村亮丽风景。近两年,长沙镇澄滩村通过发动村民成立种养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经销商”模式种植优质丝苗米,既盘活撂荒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对外初步打响“澄滩香米”品牌,一举三得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村里引进两家企业后,丝苗米种植产业逐步走上正轨。加上一些厂房出租的租金,对我们未来几年持续提升村集体收入有很大帮助。”澄滩村党总支书记叶孟祥介绍,到年底前,村里还计划发展光伏产业,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5万元,力争达到20万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今年5月,针对各村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沙镇探索推行“强村带弱村、机关联基层”的结对帮扶模式。在该镇近期组织开展的结对活动中,6个村党总支部“手拉手”,将用“帮带”“共建”的形式,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共同发力,探索一条打破村域界限,资源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

“这次澄滩村将和上罗村形成结对帮扶。”叶孟祥说,“近期,我们和相关农技专家一同到上罗村田间地头考察,希望能在沟通中碰撞思想、解决问题,让两村的资源更好地融合、共享。”

在长沙镇小密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一改善。房前屋后“五小园”郁郁葱葱,长800米的“长沙碧道”小密段完成提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依托长沙镇红色资源优势,小密村还积极拓展红色阵地,利用政企合营模式,打造集研学游于一体的梅江区国防教育基地。

“国防教育基地投入正式运营以后,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到15万元。”小密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华说,“‘强村帮弱村’开展以来,小密村和下罗村已进行多次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除进一步了解双方情况外,还共同学习各类惠农政策和相关文件,共同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今年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办事大厅条件改善了。接下来村里还将重点进行‘五小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下罗村党支部书记叶仁葱说,“同时和小密村多沟通联系,形成信息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解决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力争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

传经验、给思路、帮建设,长沙镇以此来破解部分村子基础条件差、发展思路少、产业发展难等问题。“长沙将继续围绕‘以强带弱、城乡互联、优势互补、整体提升’的目标,充分发挥‘强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优势,带动‘弱村’提升党建水平。强化产业规划能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今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发展打牢基础。”长沙镇副镇长谢苑表示。

聚焦产业发力

因地制宜“开良方”发展特色产业

自筹资金打造梅州市首个镇级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西阳农产品推介到第29届广州博览会、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汇聚微光、播撒大爱”消费帮扶活动等大型展会,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协助认证注册“嶂明乡”商标,与西阳镇嶂下村农民合作社联合推出五谷杂粮单品;通过消费帮扶帮助西阳柚子、茶叶、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进入广州机关单位,村集体、村民增收73万余元……

这是广州市驻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的部分成绩单。

在工作队队长刘大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刚刚竣工的西阳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刘大志说,在组团单位和西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将一处荒废的办公场所改建为集展销、直播、会议、办公为一体,服务农企、农民的省内首家镇级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考虑到西阳镇属于城乡接合部、水源保护地,多数村庄是禁养区,部分村庄人均耕地不足0.1亩,工作队在产业帮扶方面下足功夫,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刘大志说,“鉴于广州建筑集团在梅州项目多、产业链长,工作队积极推动广州建筑集团设立合资公司落户西阳,建议将产业链的制造生产部分留在西阳镇,既节省运输成本,又能解决当地的就业。经多次推动、多方协调,合资公司注册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据悉,广州建筑集团将与梅江区和西阳镇成立合资子公司,拟建一条装配式生产线、一个市政工程配套工厂。该合资公司的成立,是全省唯一世界500强企业与镇级政府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振兴的案例,是一次有力的造血式帮扶。

“产业的导入能为西阳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对提升梅州税收、壮大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能起到一定作用。”刘大志说,“要把广州的资源用起来,把西阳的产业育起来,紧扣民生福祉,切实做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发展、村村有变化。”

城市另一头,城北镇上村村原有的连片撂荒耕地如今变成了高标准农田,种上了水稻、水果玉米、番薯等作物,走出一条特色农产品种植、采摘、销售的产业发展道路。

“因为水利设施失修、缺少耕种用水,村里的土地撂荒情况严重。”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古海斌介绍,去年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对村内一条长700多米、年久失修失去灌溉功能的水圳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解决周边三个村民小组、200多户村民的种地灌溉需求。

“水渠修建工程启动后,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主动清理撂荒耕地上的杂草杂树。在工作队帮助下,通过党员带头种、发动村民种,现在村里耕地撂荒情况得到改善,特色种植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古海斌说。

驻城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上村第一书记余广庆认为,复耕复种只是第一步,只有选择合适且优质价高的新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才能真正帮助村集体增收。

去年10月,上村村引进了由华南农业大学培育的草莓番茄品种。经过精心栽培,试种的1700株草莓番茄亩产达5000多斤,鲜甜饱满、口感独特,一经推广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近期,红宝石水果玉米在村里试种成功了。这种新品种富含花青素和卵磷脂,属于健康食品,虽然价格高,但对消费者仍有很大吸引力。”余广庆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工作队还要根据市场反馈对种植规模进行调整,对品种进行提升优化,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提升治理效能

设立“党群议事厅”激发自治活力

“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空地有些脏乱,我认为可以清理干净作为休闲广场。”

“村里有长达1公里多的‘断头路’,打通后可以连接泮坑景区,对村里的发展也有好处,大家有什么想法?”

……

在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新落成的党群议事厅里,村“两委”干部与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围坐一堂,就村里的大事小情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不同的见解和建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村的党群议事厅依托龙上公园而建,位于全村的中心区域,配备了电视、音响等设施,一侧设有党员志愿者介绍栏。据龙上村党委书记梁双南介绍,为了不影响群众的日常活动,议事厅没有常设桌椅,只在需要开会议事时才进行摆放。

“党群议事厅利用效率还是很高的,经常会有村民找村干部来商量一些事情。从解决邻里间的矛盾到村里的发展,我们都会在议事厅里面对面、实打实地做好沟通交流协商工作,不少矛盾纠纷经过议事协商顺利化解。”梁双南告诉记者,在党群议事厅里,讲究的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把一个个事关村民利益的话题摆出来,以空间距离的“减法”换干群凝聚力的“加法”,是龙上村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与此同时,在村集体发展方向上,党群议事厅成了汇聚民智的宝地。“共同商讨商议不仅创新了党建模式,也在干部和村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完善了村级治理体系,提高了村级治理能力,基层自治更有活力。”梁双南说。

梅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梅江区先后创新推行结对共建、“一组一会”制度,开展“一带一联”活动,不断建立“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群众参与”一线工作机制。

“实施《梅州市梅江区村(居)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实施方案》,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方案,创新议事协商模式,以此不断建立健全村(居)议事协商机制,破解乡村基层治理难题,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新格局。”上述负责人表示。

■亮点扫描

乡村振兴

人才是关键

8月15日,“人才振兴16条”“青梅计划”宣贯会在梅江区金山街道举行。活动为村(社区)“两委”干部、“两新”党组织书记等进行人才政策解读,还创新设置分组讨论环节,引导参会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深入讨论“基层需要什么人才”等课题,强化基层干部对于党建引领人才振兴的认识,辐射带动辖区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人才政策宣传。

8月18日,金山街道开展“青梅计划”宣贯进企业活动,向企业传递实实在在的人才政策红利。结合企业实际宣讲“青梅计划”相关政策,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实地交流,解读高层次青年人才和优秀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优待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吸引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为建强青年人才队伍,近段时间,金山街道创新探索以“85后”为重点对象的“青苗”培育工程,推行“选苗、育苗、壮苗”的“163”模式。即通过政治建设引领搭台选苗,通过红色朗读、主题培训班、名师大讲堂、老书记讲堂、移动自习室、流动小课堂等“六式课堂”精心育苗,通过构建党群志愿服务机制、人展其才机制、动态培育机制等“三项机制”全力壮苗。着力培厚优秀青年成长成才沃土,吸引广大优秀青年回梅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破解街道年轻干部“本领恐慌”、村级班子后备干部匮乏等难题。

“结合梅江区实施的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计划,我们全面摸清辖区10个村近十年以来的大学生数量和基本情况,建立大学生人才信息库,及时跟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向动态。”金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每个村筛选出10名人才,发放人才振兴卡,并实施‘一对一’联络对接,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街道近期还开设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和“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城市基层党建)专题培训班,旨在对街道村(社区)“两委”干部、“两新”党组织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乡村振兴专班成员共100多人开展分类教学,提高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本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据悉,此次培训创新探索名师大讲堂、现场教学等模式,围绕廉政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进行“理论+实践”授课。同时,发挥街道党校主阵地教学作用,链接东山书院、周溪村十里梅花长廊、濂溪书院、芹洋半岛区域党委等党校分教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

“经过培训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帮助打开了工作新思路,对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工作有了更明晰、更深刻的认知,一定努力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实效。”参训学员表示。(●南方日报记者何苑妮 通讯员江锦文周华腾张帼妮古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