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奋力推动苏区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转变
2022-10-11 08:53:14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一横一竖为“十”,三横一竖为“丰”。于梅州丰顺而言,“十”是时间刻度,“丰”是愿景目标。

回望过去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丰顺这座城市处处展现出振兴发展的新姿态:红色沃土与绿色生态发展相得益彰,宜居城乡与文明生态建设相辅相成。

展望未来之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丰顺处处奔涌着振兴发展的新机遇: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共同勾勒出丰顺苏区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以“八个聚焦”推动“八个提质”拓下丰顺谋划长远、实干争先的印记。

以“十”绘“丰”景,再启新征程。凝心聚力,昂扬奋进,丰顺正奋力在推动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奋斗岁月

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秋阳下,梅汕高铁丰顺东站与远处的青山相映衬。随着高铁列车的到达,一批批前来丰顺工作、旅游的乘客纷纷踏上这块土地。

距离丰顺东站数公里的汤西镇新岭村,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和帮扶力量,逐渐实现历史性的蝶变:2020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5元,相比2015年增长5倍;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269人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顺利出列。

汤西镇新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陈永发说,新岭村虽然靠近城区,但过去村容村貌跟不上,不少人都往城里搬,“现在不一样了,不少城里的人都喜欢到我们村里走一走,感受乡村气息。村里正在谋划更多乡村产业,让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2021年,丰顺县5253户14451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6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

丰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去十年,丰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入14.13亿元资金,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增加优质学位19825个,中高考成绩连年提升,10多亿元资金捐建的嘉应学院紫琳学院进展顺利。

过去十年,丰顺医疗卫生持续进步。积极创建省卫生强县,大力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丰顺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如期完工,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搬迁启用,公建民营村卫生站实现全覆盖。

过去十年,丰顺文明创建成效显著。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扎实开展三级文明联创,丰顺县成功获评省文明城市,汤西南礤村、砂田黄花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以生态为底色,发展保护一个也不能缺

翻阅过去十年丰顺的发展路径,清晰且坚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13年,丰顺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翻开了苏区振兴发展的崭新一页。

多点突破、起势发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丰顺县地区生产总值为707254万元,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6812万元。

同步增长的森林覆盖率同样可圈可点。2012年丰顺县森林覆盖率76.64%,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78.79%。十年,2.15%的增长,是一份坚守,更是一代又一代丰顺儿女的职责所在。

“置身于天然氧吧,这感觉太舒服了!”行走于丰顺韩山历史文化生态区,从深圳自驾过来的梁先生在朋友圈发出感慨。入秋以来,一批批来自潮汕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游客选择了丰顺这座有温度的城市。

过去十年,丰顺扎根苏区,不负生态,推动文旅、农旅、养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留隍镇入选省旅游风情小镇,广东潮客小镇获评省优秀小镇。2014年,丰顺获评“中国温泉之城”“中国长寿之乡”。韩江获评“中国最美家乡河”,丰顺被省推荐为2022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过去十年,丰顺的发展底色是什么?马图村茶农何运新给出的答案是“红绿相融”。

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是有着2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的村落,亦是梅州著名的老苏区。2006年,退伍军人何运新回到老家马图村接管父亲开发的茶园。

“当时以为种茶不赚钱,现在觉得想赚钱就要种茶。”何运新观念的转变,源于丰顺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建设的“生命线”和增进群众绿色生态福祉的“幸福线”。

2018年,丰顺县茶叶产业园获批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圆满完成项目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及绩效考核工作,并于2022年5月成功申报丰顺县茶叶产业园(扩容提质)。2021年年产值14.33亿元,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9万亩。昔日“绿叶子”,今日“金叶子”,在讲述着丰顺生态发展的点点滴滴。

不断践行生态强县的理念,丰顺做好城乡融合文章,持续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串联起乡村建设、城区建设,以点带面、点动成线的形式让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

以振兴为目标,提质扩容一个也不能落

“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把丰顺苏区高质量振兴发展事业推向前进。”2021年年末,丰顺高质量发展的号召铿锵有力,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承前启后。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丰顺以“红”绘就苏区振兴发展新蓝图,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那时候还是一片荒地。”2013年,梅州大北农生物科技公司落户丰顺。“作为第一个落地的企业,我们也没有想到能在这里形成产业集聚。”从选地到建设,该公司工厂部总经理曾炎桃参与了全过程。如今,从空中俯瞰,这块土地已初步建成粤东最大、最集聚的绿色饲料生产基地,汇聚了大北农、双胞胎、立讯饲料、海大饲料等8家企业,未来可期。

过去十年,是丰顺持续发力苏区振兴的十年,坚持抓存量和抓增量并举,全力以赴做强做大工业经济,丰顺经济发展着重扩容,亦在提质。

将小喇叭做成大产业,是丰顺以产业振兴推动苏区振兴的重要举措。

2015年,丰顺本地已有电声企业640多家,从业人员3.8万人,生产有扬声器配件、多媒体音响、汽车音响等5000多个规格类型的产品,市场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全县电声产业总产值达102亿元。2019年电声产业总产值103亿元,出口约2.15亿美元。

作为丰顺电声龙头企业,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不断自我加压,自我提升。2012年,公司“汽车音响”荣获全省工业类名牌产品称号。2021年,公司自主品牌“欧龙”入选“国货新品”产品名录,进入品牌汽车上游产业链。

建设更大的发展平台,推动实体经济提质扩容,丰顺同样早有行动。

2014年,依托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原有的产业基础,丰顺县借助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机遇,共同建设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海珠(丰顺)产业园。“2020年,海珠(丰顺)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当前,园区以三大平台为助力产业集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着力抓攻坚、促落实、见成效。”丰顺县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万洋众创城、国际声谷、标准化厂房“三大平台”总投资额71.37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8.3亿元。

依托现有的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电子电声、绿色饲料、生物制药、智能装备等产业,丰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实现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转变。

庚续奋斗

更高起点上推动丰顺苏区高质量振兴发展

8月29日,丰顺立讯智造年产值30亿元项目正式投产。

“以丰顺立讯智造年产值30亿元项目为新的起点,用好用足产业链发展的优势带动更多发展资源落户梅州丰顺。”在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来胜看来,丰顺立讯智造作为立讯在梅州的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发展思维”和“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集中到“打粮食”项目上,是丰顺当前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和重要举措。

具体而言,要以“八个聚焦”,推动“八个提质”,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丰顺苏区高质量振兴发展,奋力打造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县、梅州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之星。按照丰顺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奋斗目标为:

——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至2025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4万元、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水平进入全市前列,服务融入“双区”“双城”“两个合作区”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客潮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生态环境获得更好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空气质量优良率、森林覆盖率、流域水质稳步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民生事业实现蓬勃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重点民生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大程度满足。

——治理效能得到综合提升。依法治县迈出坚实步伐,平安丰顺建设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通讯员郑坤)